【摘 要】
: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数以万计的传感器节点自由地进行组织与结合,其因网络设置灵活、组建方式自由、网络拓扑结构多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智能交通、生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普遍应用的传感器网络主要由节点、传感网络和用户三部分组成,其中节点包括可记录、发送、接收数据的小型且具有约束能力的传感器节点,以及能够感知传感器节点并收集数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SensorNetwork,WSN)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数以万计的传感器节点自由地进行组织与结合,其因网络设置灵活、组建方式自由、网络拓扑结构多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智能交通、生态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普遍应用的传感器网络主要由节点、传感网络和用户三部分组成,其中节点包括可记录、发送、接收数据的小型且具有约束能力的传感器节点,以及能够感知传感器节点并收集数据的接收器节点。传感网络包含传感器节点间及其与接收器节点间的路由和链路等。无线传感网络应用的关键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如何降低传感器的能耗以延长传感网络的寿命;二是如何降低网络被攻击的风险以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随着无线传感技术的发展,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问题成为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与网络中其他的运行参数相比,能量在网络传输中的消耗更为频繁;同时随着传感器节点尺寸的减小,传感器的存储、处理能力和电池电量等都受到限制,因此亟需一种节能的路由机制来有效地执行数据传输,进而节省传输带来的能量消耗。另一方面,由于无线传感网络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网络被攻击风险大大增加,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亟需一种安全的路由认证机制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此外,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信息也是进行传感器路由方案设计与优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验信息之一,因此如何高效准确的获取传感器节点的位置也是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深入研究了无线传感网络中的节能路由机制与安全路由策略,重点针对无线传感网络节能调度方法、传感器节点高精度鲁棒定位方法、无线传感网络抗攻击算法三大关键环节开展了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主要工作内容与创新点如下:1.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能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感器源节点与其最近的接收器节点间的路由数据,建立了源节点与接收器节点间的多跳数、距离与数据传输能耗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GA)的多接收器节能调度机制,通过遗传算法寻找源节点与其最近接收器节点间的最优路(?),以实现数据的节能传输,进而降低传感器网络的能量消耗。本文在典型无线传感网络和无线体域网络(WirelessBodyAreaNetwork,WBAN)中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本文提出方法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阈值敏感的节能传感器网络协议(ThresholdsensitiveEnergyEfficientsensorNetworkprotocol,TEEN)相比,在同样的数据传输速度下,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显著减少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2.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定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DVHop算法在能量消耗、误差检测和位置解算过程中的不足,以及其在节点密度不一环境下的定位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DVHop的改进可扩展传感器节点定位方法(Improved Scalable DV-Hop,ISDV-Hop),通过引入鲁棒误差监测策略、完全最小二乘法解算机制等,实现了无线传感网络中传感器节点的高精度鲁棒定位。仿真结果表明,在节点密度不同、节点部署不规则的网络环境下,本文提出的ISDVHop算法在能耗、定位精度和可扩展性方面性能均优于传统的DV-Hop 算法。3.针对无线传感网络的抗攻击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llipticCurveCryptography,ECC)、EIGamal加密算法等传统无线传感网络的公钥加密算法的特性及应用场景,进而针对设备间通信(DevicetoDevice,D2D)这一无线传感网络中常见的通信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公用密钥基础设施(PublicKeylnfrastructure,PKI)的轻量级安全认证方案FHEEP,通过使用ECC选择密钥对、使用EIGamal交换密钥的方式来降低数据传输过程中被攻击的风险。本文针对主流网络攻击形式对FHEEP方案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FHEEP方案在数学上可以安全地抵抗这些攻击,并且FHEEP方案还能处理交错攻击等新型攻击方式,实现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安全数据传输。后续作者将继续在其他网络架构(如5G网络)下进行FHEEP方案的安全性测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不断走向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设计和开发高性能钢铁材料已经成为海洋工程材料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应用传统的“试错法”开发新材料虽然能避开物理机制不明的制约,但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材料基因组”思想应运而生,材料的设计逐渐由“炒菜式”向理性设计改变.而材料基因工程以“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为目标,为新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文中在对材料基因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关键技术、发展现状等方面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工程用钢材料基因化的设计
底吹炼铜是新一代铜强化熔炼工艺.高压气流喷入熔池后产生的液面波动会不断冲刷炉膛壁面,导致壁面耐火材料的磨损.文中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底吹熔池内气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液面波动导致壁面的压力的变化.通过分析气泡在熔池内的分布及运动过程,得到了熔体对壁面冲刷侵蚀的主要原因.分析壁面压力随时间波动曲线,定义了冲击程度的概念,表征了熔池壁面因波动频率和压力变化而对壁面的磨损程度.模拟计算了单孔氧枪和多孔氧枪的流动过程,得出多孔氧枪气含率更高,冲击程度更小.计算分析了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流场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
网络是信息传播与共享的载体。物联网将信息空间向物理空间延伸,是信息社会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物理空间实体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在信息空间得到映射。与此同时,信息空间的分析与处理结果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物理空间的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连问题是物联网的基本问题。相比于互联网,物联网具有网元性能异质化、网络拓扑动态化、信息内容的生成者与提供者分离等特点,对以终端和地址为中心的传统互
采用不同氮气压力烧结制备WC-TiC-NbC-Co合金,再使用CVD方法进行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表面粗糙度仪和划痕测试仪对烧结后及涂层后的样品表面形貌、成分、物相、粗糙度及涂层结合力进行表征与测量.结果表明,与真空烧结相比,在氮气氛中烧结的WC-TiC-NbC-Co硬质合金样品的表面形成了以TiC相为主的梯度层,梯度层厚度随着氮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当氮气压力为15 kPa时,梯度层厚度达到了10μm,当氮气压力为10 kPa时,样品与CVD涂层
Ti-V-Al合金基于β葑α′′热弹性马氏体相变而呈现出形状记忆效应.同时,Ti-V-Al合金不仅呈现出良好的冷热加工性能,还具有较低的密度,这可满足当今航空航天领域对轻量化制造的需求.文中主要综述国内外研究学者在Ti-V-Al轻质记忆合金研究方面的重要工作和进展,其中重点阐述了Ti-V-Al轻质记忆合金热循环稳定性、力学性能与功能特性方面的研究.最后,简单阐述了Ti-V-Al轻质记忆合金功能特性的演化规律与机制,并对后续Ti-V-Al轻质记忆合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采用应力松弛法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变形温度下Ti-V复合微合金钢沉淀析出的析出-温度-时间曲线(PTT曲线),并利用OM、TEM、Vickers硬度计等手段研究了奥氏体变形温度对Ti-V复合微合金钢微观组织、析出相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中沉淀析出的PTT曲线总体呈典型的“C”曲线形状,最快析出鼻子点温度为960~980℃,对应的第二相粒子最快析出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为2.2 s和131.4 s;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整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1000℃左右晶粒最细小(102μm),
互联网高速发展,“人、机、物”在网络中不断融合,网络设备和用户数据量呈指数增长,网络整体呈现“大规模、多接入、高速率、不可预期”等特点,同时网络业务和协议层出不穷,许多应用对实时性和QoS具有严格的要求。传统的网络系统架构和网络管控方案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网络和下一代网络的发展目标,限制了计算机网络计算性能和实时数据获取,给网络可视化、自动化运维和智慧化网络管理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主要详细地研究了
采用不同压下量(0、0.1、0.2、0.3、0.4 mm)对7B85合金进行超声滚压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显微维氏硬度计、拉伸实验、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对经过超声滚压处理的7B85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下压量为0.2 mm时,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7B85合金的表面粗糙度、显微硬度以及抗拉强度达到较优值.滚压处理后合金的断口形貌呈现出大量较深的韧窝,其主要以韧性断裂形式为主.同时,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合金中大部分η析出相溶解到铝基体中,其表层晶粒的平均晶
普通凝固条件下得到的铸造Al-Fe合金中存在粗大的针状或片状初生富铁相,严重割裂基体,引起应力集中,恶化合金性能.利用稀土Y对Al-6Fe合金进行微合金化处理,结合快速凝固技术,并辅以热挤压技术,获得较常规凝固条件下更加细小均匀的显微组织,以解决铝铁合金中粗大的针片状富铁相割裂基体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稀土元素Y抑制了初生富铁相生长的趋势,将粗大针片状富铁相细化为菱形和短棒状,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合金的第二相尺寸;稀土Y微合金化结合快速凝固技术,使得铝铁合金中形成了细小弥散的三元Al-Fe-Y金属间化合物,极
无线网络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迈向万物互联、智慧互联的时代。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增强,新的社会发展需求促使无线网络新一代的更迭,与此同时,网络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为满足多样化终端设备互联互通的需求,未来无线网络为海量设备间的通信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身份确认机制、信息完整性保护能力与防篡改能力,被认为将在未来无线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