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道德判断是道德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在中学生道德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开展中学生道德判断的研究对指导中学生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者在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和测量范式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在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上,围绕“情绪”与“认知”谁主导道德判断的问题,Greene的双加工模型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和认知共同组成的,二者各有分工。个体在情感的影响下做出义务性的道德判断,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判断是道德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在中学生道德问题频发的社会背景下,开展中学生道德判断的研究对指导中学生德育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研究者在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和测量范式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在道德判断的心理机制上,围绕“情绪”与“认知”谁主导道德判断的问题,Greene的双加工模型则认为,道德判断是由情感和认知共同组成的,二者各有分工。个体在情感的影响下做出义务性的道德判断,在认知的影响下做出功利性的道德判断。那么,启动不同情绪、诱发不同程度的认知损耗,对道德判断有何影响呢?除了非此即彼的功利主义和道义主义,在道德判断中是否还有其他的心理过程影响道德判断呢?最近,国内学者刘传军等提出的CAN算法完善了传统道德两难研究范式和以往计算机模型的局限,该模型从结果敏感性、规则敏感性和总体接受倾向上更全面、更详细地揭示了道德判断的心理过程。本文以Greene的双加工模型为理论框架,以CAN算法作为测量方法,通过行为学方法对情绪启动和自我损耗在中学生的道德判断中的作用展开研究。在自变量上以图片法启动不同情绪,以Stroop色词匹配任务诱发高、低自我损耗,以Gawronski设计的高道德相关的道德困境材料为道德判断测量材料。研究一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选取45名中学生,探讨了情绪启动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积极情绪,决策者对道德结果敏感性高,启动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决策者对道德规则敏感性高;(2)在道德结果敏感性、道德规则敏感性和总体行为倾向上,各情绪启动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设计,选取30名中学生,探讨了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自我损耗状态下,决策者对道德结果敏感性高;(2)在道德结果敏感性、道德规则敏感性和总体行为倾向上,高、低自我损耗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研究三采用2*3被试间设计,选取104名中学生,探讨了情绪启动条件下,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决策者的道德结果敏感性、道德规则敏感性高,启动中性情绪,决策者的规则敏感性高;(2)高自我损耗状态下,决策者的道德结果敏感性、道德规则敏感性高,低自我损耗状态下,道德规则敏感性高、总体接受倾向低;(3)高、低自我损耗组之间的道德结果敏感性和总体接受倾向与低自我损耗组有显著差异;(4)在不同情绪启动条件下,自我损耗对道德判断各参数无显著差异。综合3个实验研究,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启动不同情绪以及诱发不同自我损耗时,决策者的道德判断结果敏感性、规则敏感性和总体接受倾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界差异;(2)相比于低自我损耗,在高自我损耗状态下,决策者在道德判断的结果敏感性更高,在总体接受倾向上更低。(3)启动不同情绪,对高、低自我损耗状态下决策者的道德结果敏感性、道德规则敏感度和总体接受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正> 由江南造船(集团)、上海交大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下属七0八所组建的“海洋与船舶工程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于7月10日在沪挂牌。这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名厂、名校、名所”结成的科技战略伙伴和集约化经营发展共同体的形成,标志着我国造船业在实现“走向世界”的历史性跨越之后,正在抢占市场制高点。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海洋经济与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三方合作目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业,其不仅直接指向宏观层面的文明形态变革,还深层次关涉着当代中国生活方式的历史性嬗变。文明不是抽象的,而是历史的、具体的,宏大的文明与微观的生活具有统一性。不同的文明形态,与不同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存在着必然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美好生活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方位下具有特殊规定性,既是社会主义文明下展开的生活方式,又是内蕴中华文明基因的生活方式,还是一种
·中国远洋集团与大连造船新厂签订了建造两条6.8万吨原油轮的合同。到目前为止,“九五”期间中国远洋集团已累计在国内订造船舶38艘、计153.6万吨。·长江航运金陵船厂为德国布克斯蒂格船务公司建造的502TEU多用途集装箱船顺利下水。·由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有限分司...
社会加速批判理论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第四代理论家罗萨所创立的。它以现代时间结构为逻辑起点,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诊断和治疗,回答了在一个以加速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个人的美好生活何以可能”这一关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核心主旨包括:现代社会是加速逻辑支配下的加速社会;晚期现代的加速逻辑对人的美好生活造成严重阻碍,表现为新异化的诞生;只有通过对主客观条件的双重改革从而建立人与世界的共鸣关系
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时代美好生活观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样态,它系统回答了“何为美好生活”“何种美好生活”与“美好生活何为”等问题,呈现出坚实的理论地基、清晰的历史脉络与独特的价值意蕴。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劳动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自由人联合体为基础,建构了关于美好生活的社会理论框架,该框架成为构建新时代美好生活观的科学依据。美好生活问题一直是政治哲学的旨趣所在,它是具体的、历史的,从而使人
本文简单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与特征,以及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进一步的发展作了展望。
马克思主义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能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提供思想引领。它明确了美好生活建设的现实基础,明确了美好生活建设的创造主体,明确了美好生活建设的最终价值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现实观指导下,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保证美好生活建设的发展方向;要以协调发展为核心要义,确保美好生活建设的全面推进;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其美好生活建设的主体作用;要以全人类共同
习近平法治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以人民话语集中表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的重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是关于法治主体的原创性话语,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创造性、现实性和社会性之人性论构建,深刻表达了人民的主体形象和主体地位。“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关于法治价值的原创性话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终极价值追求,创造性地将人的价值与法治价值深度绑定。习
新时代“美好生活”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科学的逻辑依据和明晰的实践要求。从理论内涵看,“美好生活”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科学论断,是不断实现的生活目标,是超越西方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从逻辑依据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实现美好生活的理论逻辑;百年大党勇担历史使命的生动表达是不断实现美好生活的历史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断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逻辑。从实践要求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
美好生活是在人类改造现存社会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类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根据社会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对自身理性需求的合理期望。实现美好生活、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一项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系统工程,习近平关于美好生活的重要论述从物质条件、政治生活、社会状态、精神文化、生态环境五个主要方面入手探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动态性、多层次性规律,深入挖掘人民对美好生活“硬”与“软”的深层需要,能够充分诠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