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传入中国以来,西方星象学中的“星座”概念在中国大众媒介的传播与改良之下,已经从异域文化逐渐转发展成为体系完备、自我生长的中国“星座学说”,甚至转化为时尚流行的“星座文化”。 中国“星座文化”在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受众群中广受追捧,甚至出现了种种令人不可思议的“星座迷恋”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及学者的担忧。有人认为中国“星座文化”是披着高科技伪装的洋迷信,不但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不利,更是全球化大趋势之下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入侵。这种忧虑虽然不无道理,但却往往忽视了中国“星座文化”的形成和传播中大众媒介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受众个体特质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论文以“星座文化”在中国的形成与传播为突破口,一方面着力考察身处全球化与本土化双重语境之下的大众媒介在特定文化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之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也注重分析青年群体特征和受众个体特质对其接受和传播“星座文化”的影响。 本论文从文本分析入手,分析“星座”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进而归纳出中国“星座文化”在大众媒介的传播和改良下形成的若干阶段,同时配合调查研究,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实地分组/随机抽样及焦点团体访谈,对不同的受众接触星座文化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对三地区高校学生和新浪星座频道网民的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群体的焦点团体访谈,本论文发现中国“星座文化”是大众媒介根据青年受众群体的需要而量身剪裁的流行文化;青年受众群体对于“星座文化”的追捧更多是为了满足其特殊的心理需求;以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对于“星座”文化的态度相对而言是较为理性的,他们对于“星座”文化的追捧更多是出自自我认同和人际沟通的需要,对这种占卜预测本身并不存在很高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