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后,旨在为降低早产率及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早产儿临床结局,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资料与方法:第一部分:收集2016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活产婴儿的部分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其中359例早产产妇,将其设置为早产组;另6829例正常足月产妇设置为足月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的统计及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按检验水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早产的高危因素进行探讨。第二部分:收集2016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NICU住院的早产儿信息495例,收集记录纳入研究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发病时间、住院天数;早产儿出生后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出血、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贫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先天性畸形、新生儿呼吸衰竭等。疾病分类以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DC-10)为分类原则,疾病名称参考《实用新生儿学》,并统计其预后。按照不同分类方法将早产儿分类,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高危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并发症的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收集早产组和足月组产妇的年龄、既往流产次数、孕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是否人工助孕及单胎或双(多)胎,并对其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分析。本次收集数据当中,仅见单胎妊娠和双胎妊娠,故此本次研究仅分析了双胎妊娠对早产的影响。结果显示,既往有流产史、疤痕子宫、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PROM、双胎妊娠、胎盘异常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OR>1)。2.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越小,低出生体重儿所占的比例越高。3.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新生儿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下降。4.胎龄、出生体重和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并发症是住院时间长短的独立影响因素。5.影响早产儿临床预后的众多危险因素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胎龄、出生体重和并发症。结论:1.在产妇妊娠过程中诸多因素可能导致早产出现,其中既往有流产史、疤痕子宫、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PROM、双胎妊娠、胎盘异常为导致早产的危险因素,且均为独立影响因素。2.影响早产儿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这三个因素通常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早产儿的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