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我国的农业问题并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业既是基础性产业,又是高风险的弱质产业。防范农业风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课题。全面研究我国农业面临的风险因素,认真总结防范农业风险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提高防范农业风险的认识水平,开拓农业风险防范理论研究的新思路,提高防范农业风险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风险及其防范这一主题的专著尚不多见。防范农业风险的基础理论基本上以介绍性为主,在理论上缺乏一定深度。当前的经济理论已有较大发展,农业风险防范理论亟待充实和更新。基于这种情况,本文按照一般理论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我国的农业风险及其防范问题进行研究。
农业风险作为风险的一种类型,是指由于农业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农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而导致的农业经营活动损失的可能性。除具备一般风险的特征外,农业风险还具有自然性、突发性、不可控性、不对称性、高相关性等特点。风险防范依赖合作,并需要建立规范人的行为的制度。市场制度、企业制度和政府对于防范风险各自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某些缺陷。农业风险防范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识别、评价、衡量与控制。在实际的风险防范操作中,它们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我国农业面临的风险因素主要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形成自然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农业资源的风险主要有人均耕地不足和农业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等。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是指恶劣的天气等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地形复杂,每年会受到频繁的自然灾害侵袭。市场风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农产品价格风险:小生产不适应大市场;数量农业不适应买方市场;种植业产品成本高缺乏竞争力等。政策风险:农业政策本身可能带来的风险;农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农业政策的滞后性带来的风险。制度风险: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中,我国农业往往处于软弱和不利的地位。技术风险:某些技术可能存在着不完善性、不稳定性、不适应性等。
我国农业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政府未能充分发挥防范农业风险的作用。在投入方面,对农业投入力度不足;投入资金分散,资金配置不够合理:地方过分依赖中央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保护政策方面,缺乏稳定的制度和法律保障:实施农业保护的方法过于简单化;缺乏合理的农业保护的政策载体;中央与地方及地方之间利益不平衡。在信息服务方面供给不足,信息结构在基层出现断层;信息服务质量不高;提供信息的内容不全面;缺乏农业信息人才。二是农业保险机制受到限制:农民收入低,政府投入少;农业保险风险大,保险公司缺乏积极性;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缺位。三是农产品市场不够完善: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不足,流通体制不畅;农产品期货市场运作不当,期货市场主体缺位,交易品种少、规模小,期货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难以应付国际价格波动。四是农业科技体制不完善:农业科技体制缺乏整体性;科技队伍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五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能满足防范风险的需要:其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发展缺乏良好的环境: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组织形式单一、功能不全。
根据我国农业风险的特点,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防范制度的基本思路是采取政府、市场、集体、农户自助的多元复合结构模式。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要健全法律法规,确立操作依据,建立稳定增长的政府投入机制;同时,通过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吸引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鼓励农户投入。调整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业保护立法;改造农业保护的政策载体;建立实施农业保护政策过程中的利益平衡机制;实行农业保护形式的多样化。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建立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的法律法规;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培养农业信息人才,开发农村信息资源。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业风险保险体系:增加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建立有效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三是要完善农产品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农产品现货市场;建立健全规范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四是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体制;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五是要发展和完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创新和规范化建设;重新整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架构;规范和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