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考古学、地质学、医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等中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其特有优点,使其逐渐在动物生态学研究方面得到利用,如食性、食物链、营养结构、生境选择、迁徙等。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为全球数量稀少的濒危迁徙水鸟,对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保护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嘴白鹭的食性和繁殖地忠实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为保证本研究中能够科学地采样鹭科鸟类羽毛,减少濒危黄嘴白鹭羽毛样品的采集,对黄嘴白鹭及白鹭(Egretta garzetta)身体不同类型的羽毛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分析,分别取黄嘴白鹭和白鹭的初级飞羽、次级飞羽、腹羽和尾羽,利用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上述样品的稳定同位素碳δ13C和稳定同位素氮δ15N,并借助SPSS分析软件对测定获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黄嘴白鹭不同类型羽毛的δ13C或δ15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白鹭不同类型羽毛的δ13C或δ15N含量也同样没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说明稳定同位素在鹭科鸟类不同类型羽毛中的分馏效应是相似的,同时也说明黄嘴白鹭和白鹭所有羽毛的稳定同位素值反映的是繁殖地的特征。因此,在今后的鹭科鸟类稳定同位素分析中,各个类型羽毛的δ13C和δ15N都一样具有代表性。
通过羽毛的稳定同位素δ13C和δ15N测定,对菜屿黄嘴白鹭、大屿黄嘴白鹭和漳州校区沿海白鹭的食性进行比较研究。数据分析发现:菜屿黄嘴白鹭和大屿黄嘴白鹭间的稳定同位素δ13C没有显著差异(P=0.188),表现出强烈的海洋性特征;而菜屿黄嘴白鹭稳定同位素δ15N要显著高于大屿黄嘴白鹭稳定同位素δ15N(P<0.01),反映了人工饲养条件与野生环境间食物的不同;在野生条件下,菜屿黄嘴白鹭δ13C、δ15N都显著高于漳州校区的白鹭(P<0.01),说明黄嘴白鹭专食于海洋性食物,而白鹭则以海洋性食物为主,兼顾淡水食物。
菜屿繁殖地黄嘴白鹭雏鸟羽毛中的同位素特征分析发现,同位素分馏值在雏鸟不同性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雏鸟羽毛的同位素值可以作为其繁殖地的同位素本底值。对菜屿黄嘴白鹭亲鸟羽毛的研究发现,其同位素分馏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由于亲鸟脱落的羽毛是在上一年的繁殖地长成,故可以推断菜屿黄嘴白鹭成鸟雌雄来源自不同的繁殖种群。进一步将菜屿黄嘴白鹭雄性成鸟和雌性成鸟分别与雏鸟做羽毛同位素值检验比较,发现雌性成鸟羽毛的稳定同位素值与雏鸟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雄性成鸟与雏鸟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黄嘴白鹭雌性亲鸟上一年度也在该地成长或繁殖,雌性黄嘴白鹭的繁殖地忠实度高于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