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与渐变的历史机缘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自觉,作为一个文学理论命题,在理解上相关于“文学的自觉”与“文学自觉的时代”两个层面。前者是通过对相关文学概念的理解,对自觉所作的一些具体指标的界定;后者则是通过对相关文学现象的梳理,从文学史的角度对自觉所作的具体时代的划分,两者分属于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理论两个领域。从文学理论的角度理解文学自觉,就涉及到对相关概念——“文学”、“文学性”的理解;从文学史的角度理解文学自觉,实际是在文学自觉的时代层面上对文学发展的历史所作的一种宏观把握。在文学理论层面上,理解并界定文学自觉命题,就是从一定的文学观出发,对文学自觉的具体指标作出的界定。以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的时代”说为代表,其对文学自觉的理解就是从“纯文学观”出发,以诗歌理论在“魏的时代”得到了较大发展为标志而展开论述的。铃木虎雄以后,在中国,鲁迅首先提出了文学自觉的命题。其对文学自觉的论述一方面是“不寓教训”的文学观,另一方面他又从文人主体的存在状态出发,以药与酒作为文人生命中的两个独特现象,从主体心理的角度对文学自觉做出了更深层次的论述。在这一点上,对鲁迅有所继承发展的是五、六十年代王瑶《中古文学史论》中的相关论述和八十年代李泽厚的“人的觉醒”说。王瑶对中古文学的论述一方面是从社会政治背景的分析入手,追寻魏晋文学风貌得以形成的外部原因;另一方面其遵循鲁迅的方法,以魏晋士人心态作为研究魏晋文学的一个切入点,做了较之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更为详尽的分析与挖掘。继而,李泽厚又以“人的觉醒”作为“文的自觉”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士人主体心理方面寻找文学自觉原因的更为深刻细致的论述。以人为主体,从主体论的角度而非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观去解读文学,这标志着文学研究多元化视野的形成。对文学的理解要建构一种多元化的视角,在此基础上,对文学自觉的相关指标的界定也理应是综合的。铃木虎雄以诗歌理论的极大发展为标准;鲁迅则一方面提出了“不寓教训”的纯文学观,另一方面又从药与酒的角度论述了士人主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之后的王瑶、李泽厚亦在文人主体的方面对文学自觉做了更深层次的论述。综其以上,文学的自觉是存在于诗歌理论、文学观及创作主体等多个层面的,魏晋文学也正是在多个层面的整体性文学活动中给后人研究留下了无尽的阐释空间。在文学史理论的层面上,受各个时期不同文学史观的影响,文学自觉命题也不断更新着自身的理论内涵。作为一种文学史写作框架,以“自觉的文学”解说魏晋文学,是对魏晋时期的历史突变所激发出来的艺术审美思潮的一个形象反映;同时,把魏晋时期定位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一方面是对文学本体审美属性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对文学史自身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把握。由此说来,“魏晋文学自觉”说无论在对文学概念的理解上,还是在对文学史写作的阐释意义上,都是有其理论的张力价值的。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作为一种文学史写作框架,“魏晋文学自觉”说也存在着自身的理论局限性。通过对此命题的前提批判可以看出,“魏晋文学自觉”说的提出及其在中国的接受和发展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的,文学自觉命题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历史观和文学观的影响也被阐释为不同的含义,以“自觉”为旨归的文学史观在描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发展时必然要对文学现象、文学史料有所取舍,而这是有悖于文学史写作的客观性的。
其他文献
庞加莱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是横跨19、20世纪的科学大师。 庞加莱的学说于1915年开始被引入中国。受西方思想东渐及五四运动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速度呈下降趋势,其中病虫害是导致粮食产出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绝大多数农民对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不了解,不能抓住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往往
魏晋六朝是“文学自觉的时期”,由此也带来了文学批评的自觉。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了前代。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的范晔也展开了积极的文
湘西苗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喜欢用歌声表述心声,唱苗歌是他们生活中主要的交际工具。湘西苗歌内容丰富、体式古朴、声韵严谨、旋律优美、自成一体,其演唱艺术也具
目的:近些年来,肌电测量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带来了肌电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肌电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肌电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肌电测量技术进一步的
宁晋县是河北最大的产粮县之一,长期重施氮、磷肥,轻施钾肥的施肥习惯,导致土壤养分失衡,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降低肥料利用率,还导致土壤板结,土地质量下降,严重限制着当地农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被清代学者章学诚誉为“体大而虑周”之作。它一问世就受到当时“辞宗”沈约的好评,并成为历代理论批评家关注的重点。20
杜濬(1611—1687),字于皇,号茶村,湖广黄冈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以诗文豪健闻名于其生活的时代,同时他又是李渔戏剧、小说的重要评论者,是值得作整体研究的作家。他生活坎坷
民间故事是流传得最广泛的一种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学术界对民间故事有狭义和广义两中定义。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所有口头叙事文学。故事学研究的对象则是狭义的民间故事,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