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含蓄蕴藉的语言,极富特征性的形象,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国内外不少学者为了传播灿烂的中国文化,都致力于古诗词英译。其中,黄龙教授不但孜孜翻译出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勤勉撰写论文,探讨如何再现诗歌神韵,他对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目前国内汉诗英译学界普遍推崇许渊冲教授的作品,对黄龙的译作和思想缺乏相应重视。因而本文尝试性的对黄龙古诗词英译进行探究,研究其采用的翻译策略,分析其“翻译神韵观”关照下译本折射出的语言风格,并从译者“主体间性”的角度反思其译本的接受效果。
黄龙教授对古诗词英译注重表现原作神韵,他从“乐真,意真,神真”三方面偏重于对原作的忠实。而许渊冲教授作为国内汉诗英译的集大成者,其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理论都注重对读者的审美关照,几乎成为诗词翻译的圭臬。据此,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他们译本的风格,不难看出古诗词英译时,译者主体性发挥应当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读者的审美期待才能取得效应。但总体来说,国内译者的译本,包括许渊冲译本在内,在国外也没有受到相当的关注,因而本文进一步从社会的视角分析译者对读者主体关系的协调:必须充分重视西方读者的审美期待。由于当前西方文艺界诗学、翻译等规范都经历了很大的变革,诗歌注重意象和节奏,中国古典诗词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群的这种变化,选择合适的策略,以促进中国古典诗词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
本文共分为六部分。
第一章简要介绍黄龙对古典诗词英译的贡献以及该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分析中国古诗词的特征以及翻译的难处。由于中英语言、文化上的巨大差异,诗词翻译不能完全重现原作神韵,因而诗词只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可译。目前诗歌翻译的三个流派(韵体译诗、自由诗、仿译派)都只能以其对中国古诗词的独特欣赏而在翻译中偏重某方面的传达。
第三章从黄龙的翻译神韵观推导其中国古诗词翻译的策略。深厚的古文功底以及桐城派对文章“神”的推崇使其在翻译中注重“寓美于微观”,从精炼的“字”表现原作的神韵,即情操、,灵感、风雅、韵律。
第四章是全文的主体,对黄龙翻译的风格进行分析。“三真”原则对古典诗词美的“真”追求,使得其译本在语言的各个层面,语音,词汇,句法,修辞上,都与许渊冲“三美”对“美”的极至追求形成显著不同。
第五章将黄龙的古诗词英译本与国内外影响范围较广的译本就社会效果进行对比。国内流行的许渊冲译本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国外译者翻译时注重意象和节奏,其主体间性的发挥都充分考虑目的读者的审美期待。因而诗歌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选择,真和美的偏重,节奏与韵,意象与意义这些矛盾处理都需要从翻译的社会效应思考,把握译入语的诗学潮流。
第六章是本文的总结,对多元文化下汉诗英译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提出了展望,并引出对黄龙汉诗英译研究其他方向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