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冲突(emotion conflict)是指与任务无关的情绪性刺激对当前认知任务的干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由情绪冲突所引发问题也越来越多。情绪冲突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深入研究情绪冲突问题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冲突适应效应(conflict adaptation effect,CAE),也被称之为Gratton效应,是由Gratton在1992年首次提出,是指在一致性序列任务中,当被试在前一试次中经历冲突后会使其在当前试次中更好地解决冲突。研究者们认为影响情绪冲突和情绪冲突适应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认知类因素和非认知类因素。注意资源和工作记忆等归属于认知类因素,情绪和动机以及个体差异等归属于非认知因素。共情不仅仅是一种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还是一种能够分享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是个体对他人情绪进行理解并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影响情绪加工。也有研究表明,共情能力其实是由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两个独立的共情亚成分组成。情绪共情的核心结构是杏仁核(amygdala)和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IFG),而额下回又与顶下小叶组成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 system,MNS)的重要部分,负责自下而上对情绪信息进行获取和感知。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VM)则是认知共情的核心结构,它的任务是负责后期意识控制下的情绪评估。以往研究中,探讨总体共情能力高低对情绪加工的影响研究较多,但是将共情能力划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两种成分进行分开讨论并研究的相对较少。因此对共情能力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探究是必要的。回顾以往对情绪冲突问题和情绪冲突适应效应的研究,多采用认知冲突的变式范式进行考察,而运用最为广泛的范式有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Flanker范式和情绪Simon范式。Kornblum在1992年提出的维度重合模型中,对这三种范式进行了区分,三种范式虽然都能够对认知冲突进行研究,但是在刺激和反应的重合关系以及冲突产生的来源上有本质差别。在本研究中,通过词-面孔stroop范式,情绪Flanker范式和情绪Simon范式共同探讨情绪共情能力和认知共情能力对情绪冲突以及情绪冲突适应效应的影响。研究采用2(情绪共情能力:高、低)×2(认知共情能力:高、低)×2试次一致性(一致、不一致)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通过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C)量表,筛选出高情绪共情高认知共情,高情绪共情低认知共情,低情绪共情高认知共情,低情绪共情低认知共情,共四种不同共情能力个体101人参与实验。结果发现,认知共情能力对基于刺激相关信息和刺激无关信息产生重合的情绪冲突和情绪冲突适应效应产生影响,而情绪共情没有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也印证了前人研究中关于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是两种独立的成分的论断。最后,我们发现共情能力对基于无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冲突和冲突适应效应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