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与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植被自然恢复缓慢,人工植被成活率、保存率及生态效益低;而植物群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定群落结构,有助于对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生态适应性的理解。宁南山区作为黄土高原的典型代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随着国家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本研究通过对宁南山区不同植物群落的土壤-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揭示了植物土壤的相互关系,为评价该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生态效应、科学指导生态建设与植被的布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柠条土壤C、N显著增加,而土壤变异不显著;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C: N减小,但差异不显著,而土壤C: P、N: P增加。柠条叶片、枯落叶根系C、N、P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它们的C: N、C: P、N: P减小。叶片C、N、P均大于根系,而叶片C: N、C: P、N: P均小于根系,这与柠条是一种豆科植物有关。柠条叶片、枯落叶、根系的N: P均大于16,明柠条的生长主要受到P的限制。(2)随着柠条林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N、P增加;土壤微生物量C: N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土壤C: P、N: P随恢复年限增加而升高;土壤有机C分别与土壤微生物C、N、P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分别与微生物量C、N极显著正相关。(3)植物C、N、P含量高于土壤;植物地上活体C含量高于枯落物;植物地上活体N和P高于枯落物和根系的N和P;植物C: N、C: P、N: P均高于土壤,植物不同组分N: P呈现地上植物活体>枯落物>根系;植物、土壤C: P>C: N>N: P;土壤C、N、P含量为百里香群落>冰草群落>长芒草群落>铁杆蒿群落。百里香群落、铁杆蒿群落的植物活体N、P较冰草群落、长芒草群落要高;百里香群落的微生物C、N、P最大,铁杆蒿最小。地上植物活体C与根C显著正相关,地上植物活体P、枯落物P、根系P两两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枯落物N、P极显著正相关,根系N、P极显著正相关。根C、N、P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草地群落,土壤C与N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量C: N与C:P极显著正相关,与N: P极显著负相关。4种天然草地群落的植物活体、枯落物及根系的N: P均小于14,表明4种天然草地群落的生长主要受到N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