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小鼠鼻粘膜纤毛损伤的基础上建立细菌生物膜相关鼻窦炎小鼠模型。【方法】将12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三个组即A组:麻黄碱组;B组:实验组;C组:对照组。A组和B组小鼠右侧鼻腔滴加1%麻黄碱20ul,每天三次,连续七天;同时,滴加等量无菌生理盐水于C组小鼠右侧鼻腔。实验第八天B组小鼠右侧鼻腔填塞膨胀海绵,继之,于同侧鼻腔内滴加10u L金黄色葡萄球菌;A组和C组小鼠右侧鼻腔滴加同等量的无菌PBS溶液。在鼻腔填塞和细菌接种后的第4天、9天和15天,采集三组小鼠右侧鼻粘膜,使用扫描电镜检测鼻粘膜纤毛损伤情况;通过Baclight Live/Dead染色,使用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测细菌生物膜形成情况;通过HE染色,使用电镜检测小鼠鼻粘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SEM观察到A组和B组小鼠鼻粘膜纤毛结构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而且在B组小鼠鼻粘膜上观察到细菌生物膜;C组小鼠鼻粘膜纤毛结构正常。CLSM观察到B组小鼠接受细菌接种和鼻腔填塞后的第四天,鼻粘膜上即存在细菌生物膜,在第九天和第十五天时鼻粘膜上均有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在A组和C组小鼠鼻粘膜上没有观察到细菌生物膜。HE染色结果表明A和B组小鼠鼻粘膜上皮结构遭到破坏,粘膜上皮存在炎症细胞浸润;C组小鼠鼻腔粘膜组织形态学未见明显异常。同时,HE染色观察到B组小鼠鼻窦腔内出现大量炎症细胞聚集,窦壁粘膜形态学结构遭到破坏;A组和C组小鼠鼻窦腔及窦壁未见明显组织形态学异常。【结论】鼻粘膜上皮纤毛损伤在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建立了一个稳定的粘膜上皮纤毛损伤的细菌生物膜小鼠模型,该模型会为细菌生物膜干预机制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可信的细菌生物膜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