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前置词语言,汉语中的前置现象很是普遍。比如偏正结构中的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其修饰语都前置于中心语。再比如,一个定中结构中出现很多个不同的修饰语来修饰一个中心语,这种情况下不管修饰语的多与少,一概放置在中心语的前面。汉语中的介词也往往前置于谓语。比如:“声音从远方传来”中介词“从”和名词“远方”一起承担修饰语的角色,共同修饰中心语“传来”。这个主谓结构中的谓语是“从远方传来”,介词“从”前置于谓语,这说明汉语介词的通常用法是前置于谓语。然而,现代汉语中还有一类特殊介词,它们后置于动词,和后面的宾语一起组成动介宾短语。这类介词有:在、到、向、往、至、自、于、给等8个(邵敬敏、周娟2008)。由于对这类词的研究还不深入,有些词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介词“向”的研究大多都停留在其语法化过程的探讨,少量涉及“V+向+O”结构。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对介词“向”、“V+向+O”结构从新的视角,运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挖掘隐藏在语言事实现象背后的语言规律。文章将从以下五个部分对“‘V+向+O’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第一部分是绪论。分别介绍本篇文章的研究对象,对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回顾,文章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以及语料的来源。第二部分梳理“向”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语法化的动因机制。首先简要分析“向”由动转介的语法化过程,介词“向”萌芽于两汉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完成介化,在用法上呈多样化趋势。至唐五代时期,“向”的介词功能最终确定并且稳固下来,完成了其向介词演变的漫长的语法化道路。而其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大致有语义搭配因素,句法位置,认知因素等。第三部分讨论“V+向”结构的词汇化及其词汇化的动因机制。本部分首先说明“V+向”结构的凝固化,再通过互信息值的计算比较、语感调查和词典收录情况来分析“V+向”结构的词汇化程度。然后分析其动因机制,主要有双音化趋势,韵律作用,介词并入等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在第二第三部分所做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来研究“V+向+O”结构,主要分析能进入这个结构中的“V”和“O”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讨论“V+向+O”结构中的“V+向”和“O”存在什么样的语义关系。第五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指出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