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文化的不断沟通与交融,中西方审美差异逐渐成为学界、业界探讨文化作品的争执焦点,国际化浪潮的进一步扩大化和深度化使得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以照片这种形式的文本为考察对象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Photo,简称"WPP",因为该比赛设在每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故简称为"荷赛")更是将中西方的这种审美差异进一步直观化和可视化了。 我国1988年第一次有人在"荷赛"中获奖,从此便再未问断参赛,参赛人数、获奖作品逐年增多。本文主要以2002年以来至今的十年问中国"荷赛"获奖照片的文本与西方获奖照片的文本为考察样本,通过取样分析,可以看出中西方的审美差异一直贯穿于照片图像文本的整个取材和成像过程。首先,同时也是最直观的体现是取材方面的静态与动态差异,无论是拍摄题材还是具体的拍摄表现方法,中国新闻摄影记者多采取静物、静态,而西方新闻摄影记者多选取动态变化中的物体进行光与影的合作。其次,在摄影记者的创作理念方面,存在和谐与冲突的不同侧重。中国摄影记者更多倾向于表现和谐的、拥有正面力量的事物,而西方摄影记者则偏爱在对比、冲突和矛盾中彰显轰动性的效果。最后,在摄影创作的思维和图像表达形式方面,存在预设和突发、摆拍和抓拍的不同取向。中国获奖者多采用先构思再拍摄的方法,而西方获奖者大多是对突发事件的临场拍摄或者在危急时刻的抓拍。 通过具体分析部分中西方"荷赛"获奖文本及参考大量文献和书籍,本文考察了导致这种审美差异存在的深刻因素,它们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和新闻摄影观念差异三大方面。在文化传承方面,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来说更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但西方更倾向于体现它们之间的这对立关系。在价值观方面,中国记者乐于在图像文本中体现和谐,而西方记者愿意表现冲突。而在新闻摄影的创造观念上,中国的媒体提倡新闻报道为政治宣传工具,应以正面报道为主,而西方媒体奉行新闻专业主义理论,强调媒体的独立性,并且充当"第四种力量"。 中西审美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深刻的,其产生原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必须中正地看待这种差异并且从中得到启示。首先,需要结合自身国情,理性的、有选择性地向西方学习;其次;要展现我国的人文主义,并且强化我国的文化输出;最后,还需要建立起国际化的视野,同时加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