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绕三灵”是白族独有的娱神娱人的民间狂欢节;是白族人民在大理苍山洱海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耕作生活和稻业习俗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空间”形式。“绕三灵”队伍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而作为前导部分的“执树舞”,是“绕三灵”活动的开始,也是“绕三灵”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一男一女”组成,有时也为“两男两女”,称为“花柳老人”,他们手执柳树枝(有时也为桑树枝)和牦牛蚊蝇帚,分别在树的左右两边,两面相对,边走边唱。“执树舞”中的“执”,无论从其内容、动作形式、内涵、精神实质,以及服饰、道具还是角色构成以及音乐构成上,都体现出浓厚的白族特色。然而作为“绕三灵”前导部分的“执树舞”多年来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没有从“绕三灵”中独立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甚至在民间曾一度被误会为“一夜情”。“执树舞”涵盖了“绕三灵”中包含的原始农耕崇拜、神树崇拜、社祭、女阴崇拜、生殖崇拜等多方面内容,是“绕三灵”的高度概括与浓缩。其中作为白族“女阴”崇拜与“神树”崇拜的重要体现,其价值不容忽视。它所包含的舞步,“脚勾脚”、“胯合胯”、“心合心”,摇柳树枝、桑树枝,甩牦牛尾等动作,曾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苍山岩画中,这说明“执树舞”与原始的巫觋祭祀舞蹈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这些舞蹈动作也是对男女交媾动作的模拟。而“执树舞”中的男女合舞,男女对歌以及情人相会等,则表现出白族文化中对人性自由的最大尊重。本文共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笔者阐述本文的选题缘由以及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理论方法及其研究思路。笔者选择“执树舞”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其特征及其价值的研究,为“执树舞”的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第二章对大理白族“执树舞”的文化生态环境进行阐述和分析,从“绕三灵”的历史源流;白族“执树舞”与白族人文地理的关系;“执树舞”的起源及别称这三个方面详细叙述了“执树舞”的起源,以及“执树舞”又称为“桑林舞”“花柳舞”的原因。第三章是大理白族“执树舞”的艺术构成,从“执树舞”的节拍;舞步;舞蹈特征;音乐及唱词;独特的对唱曲目;“执树舞”舞蹈服饰、表演道具等七方面进行阐述,展现出“执树舞”舞步的独特性,以及舞蹈服饰的特殊性,尤其突出了女性舞者的重要地位。对舞蹈道具的叙述,分析出其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第四章是大理白族“执树舞”的文化内涵。从白族“执树舞”与白族农耕习俗的关系;“执树舞”中的“神树”;“执树舞”中“太阳膏”与“葫芦”的农业象征意义;“执树舞”与白族的生殖崇拜习俗;“执树舞”与白族婚恋习俗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对“执树舞”中柳叶、桑叶与女阴崇拜的分析,是以往“绕三灵”研究中未曾提及的。第五章是白族“执树舞”的文化价值。从“执树舞”的民俗学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执树舞”的传承与保护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尤其是文章最后提出的白族“执树舞”的娱乐价值和社交价值,以及“执树舞”的传承与保护,对“执树舞”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