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房纤颤(AF)是心电图表现为RR间期绝对不整,没有可识别的P波的一种心律失常。根据临床表现和发作的时程可分为几种临床类型。其中阵发性房颤具有自限性,病程通常小于7天。持续性房颤发作时程常大于7天或需要药物或电复律以终止发作。房颤的易感因素、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房颤的治疗是人们关注的焦点。AF的心房重构包括电重构和解剖重构,临床表现为心房的扩大和电传导速度减慢。左房重构的评价方法有:心电图(ECG)、心脏超声、组织多普勒(TDI)或者心内电生理检查。TDI能够测量心脏不同部位的峰值收缩速率。并且,TDI与心电结合能精确计算峰值收缩速率,还能准确评价心房电机械偶联,评价心房内及心房之间收缩的同步性。尽管AF的射频消融(RFCA)成功率达70-80%,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复发。AF常能自我维持,伴有频率相关的电生理重构以及心房肌结构重构。目的:本研究我们拟评价左房的同步性及P波指数在预测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PVI)后对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入选75个行PVI术的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房颤患者(年龄57.1±7.8岁,男性57例,女性18例)。组织多普勒测量的PA峰值时间(PA peak-TDI)定义为从Ⅱ导联P波起始至组织多普勒下A波峰值的时间。左房的同步性采用采用房间隔中部的PA peak-TDI与左房游离壁的PA peak-TDI之间的差值进行评价(左房同步性=侧壁PA peak-TDI-间隔PA peak-TDI)。同时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中Ⅱ导联P波时程、V1导联P波终末电压(Ptf-V1)以及P波离散度。结果:平均随访期限为12+3个月,75例患者中有24例复发。复发患者的左房不同步时间更长(26.9+2.2ms vs.23.3+2.5ms,P<0.001)。以25ms作为左房不同步性的判断标准具有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和67%),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5%和90.9%。左房不同步时间≥25ms提示患者房颤复发可能性大。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左房不同步时间是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复发的AF患者平均P波时程较无复发者长(122.9+9.7vs.104.7±13.2ms,P<0.001),P波离散度也更大(40±1.6ms vs.36.5+3.4ms,P<0.001).P波时程≥125ms预测复发的敏感性为66%,特异性为99%。阳性预测值(PPV)为80%,阴性预测值(NPV)为85.4%。P波离散度≥40m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69%;PPV为56.7%,NPV为92.1%。26例P波终末向量≤-0.04mmsec的患者中有19例(72.7%)房颤复发,而49例P波终末向量>-0.04mmsec的患者中只有5例(9%)房颤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波指数依赖于左房大小及患者年龄。结论:左房不同步时间、P波时程大于125ms、P波离散度≥40ms以及Ptf-V1≤-0.04mmsec是预测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PVI术后房颤复发的临床指标然而P波指数依赖于左房大小及患者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