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设立浦东新区到设立雄安新区,我国共设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在东北地区设立了3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统称“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国家级新区的设立和建设是所在区域全面腾飞的新极核和基石,也必将成为城乡建设发展的指引和各项新理念实施的榜样和楷模。鉴于国家级新区建设必须是落实“两山”理念,即确立绿色化、生态化是其战略灵魂和建设纲领,测度绿色、度量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水平特征,是其提出各项建设发展政策策略、各项行动实施计划的重要基础。基于地表覆盖动态信息特征的绿色测度分析,是一种简明恰当且实用可行的绿色测度评价方法,借助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能够解析并突显国家级新区绿色分布特征变化水平,显示问题和症结,为绿色发展规划和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定性定量地研究地表覆盖的生态价值,是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学术热点之一。绿色测度是对地表覆盖为绿色发展所做的贡献进行的综合度量。绿色测度评价是基于地表覆盖时空表征、定性定量地评定地表覆盖绿色发展状态及其变化。探讨绿色测度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客观地评价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的绿色测度,与国家级新区典型实例、国外新城典型实例的绿色测度相比较,评价和揭示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绿色测度的实际状态和变化趋势,提出绿色发展策略,是研究的主要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从国家级新区发展相关理论入手,梳理讨论城市新区相关研究。在相关基础研究部分,探讨城市新区的绿色规划与发展、国家级新区的绿色规划与发展、地表覆盖表征及相关研究技术、绿色测度评价理论框架。提出划分地表覆盖类型的新方法,将地表覆盖分为生态功能、非生态功能、半生态功能三种用地类型。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发的Arc GIS工具进行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提出获取各类地表覆盖空间表征可视化的处理方法以及通过计算地表覆盖空间表征分类像素占比获得地表覆盖分类占比的方法。在基于地表覆盖表征的绿色测度评价体系与模型研究部分,从绿色测度评价的科学问题、原则、内容、准备等方面论述绿色测度评价的思路;论述评价方法与评价研究的难点、绿色测度评价的程序、方法、模型;论述绿色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绿色测度评价指标的甄选、绿色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构成;探讨绿色测度评价基础信息与数据获取,包括卫星遥感影像中地表覆盖分类与验证、绿色测度评价数据的获取技术与方法;构建绿色测度评价数学模型,包括绿色测度静态评价数学模型和绿色测度动态评价数学模型。在评价体系和评价数学模型构建中,采用与地表覆盖时空表征相关的各种覆盖率、保护率等客观的评价指标,避免主观赋值,提高科学性。这些探讨可实现客观地、科学地进行绿色测度评价。在绿色测度评价基础信息研究部分,对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及其生态环境进行概述;从基础数据、卫星遥感影像获取方法、信息提取与整理等方面,论述了绿色测度评价信息的提取;从地表覆盖空间表征信息的可视化处理、地表覆盖分类特征、绿色测度重要指标的物理表现特征,解析了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地表覆盖空间表征和地表覆盖绿色测度特征。初步证实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与月空间平均地表温度三者之间具有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降低、归一化差异建筑指数增加、月空间平均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在绿色测度评价及其比较性解析部分,对大连金普新区的近期、历史绿色测度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对哈尔滨新区的哈南片区“江南政策协同区”、松北片区“江北一体发展区”、新区整体的绿色测度评价;对长春新区的西南片区、东北片区、新区整体的绿色测度评价。对绿色测度进行比较,包括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3个新区之间的相互比较,与国外新城——美国尔湾新城、日本筑波新城、韩国世宗新城进行比较,与我国的浦东新区、西咸新区、雄安新区进行比较,并解析了城市用地模式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评价与比较,静态、动态地把握了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绿色测度的实态和水平。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绿色测度评价值均属于B级且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基于绿色测度评价的绿色发展策略部分,论述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的原则、目标,提出了总体绿色发展策略,并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3个新区的具体绿色发展策略。作为研究的拓展,还提出了职住空间及交通协同优化绿色发展策略、绿色基础设施及游憩服务策略、绿色生活意识及行为引导策略。这将有助于绿色发展,并为将来探讨更为全面的绿色测度评价理论与方法提供基础。主要创新成果在于:建构了基于地表覆盖时空表征的绿色测度评价理论框架、指标体系和方法,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Arc GIS实现了对地表覆盖空间表征信息的提取和可视化表达,提出了获取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和国内外实例绿色测度评价基础数据的方法;提出了地表覆盖分类的新方法,建构了绿色测度评价的静态、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对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进行定性定量的绿色测度评价和与国内外新城新区实例的比较性解析等;提出了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绿色发展的原则、目标、总体策略、具体策略和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