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湖盆层序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其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规律,对该地区及至整个腹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采用由点(岩心、钻/测井等)→线(连井线)→面(平面属性、平面砂厚、平面含砂率、平面沉积相等)→域(时间域演化、空间域展布)→线(层序沉积充填模式)→点(有利区、圈闭目标)的研究思路。以腹部石南地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为研究对象,进行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岩性地层圈闭发育规律的综合研究,旨在明确坳陷湖盆缓坡层序沉积充填模式及其主控因素、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并以此指导岩性地层圈闭的识别工作。论文以岩心、钻/测井、地震资料等为基础,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研究区IV级层序地层格架,并建立坳陷湖盆缓坡三种层序充填模式:坳陷湖盆扩张期缓坡层序充填模式、坳陷湖盆构造间歇期缓坡层序充填模式、坳陷湖盆重构期缓坡层序充填模式。层序发育模式受控于构造运动、物源供给、气候三种主要因素。通过沉积相研究,总结出与层序充填模式相对应的三种沉积充填模式:坳陷湖盆扩张期缓坡沉积充填模式、坳陷湖盆构造间歇期缓坡沉积充填模式、坳陷湖盆重构期缓坡沉积充填模式。坳陷湖盆扩张期缓坡充填模式对应于J1SQ3旋回层序,层序低位域沉积时期,地形平缓,发育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呈多层式连片叠置。水进域沉积时期,水体迅速上升,发育退积型三角洲与湖泊滩砂坝,砂体以孤立式叠置为主,该时期因顶底板发育,易形成岩性圈闭,但储层物性较差。坳陷湖盆构造间歇期缓坡充填模式对应于J2SQ2残留旋回层序,发育两期水进型沉积,早期湖平面较低,物源发育不平衡,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晚期物源增加,发育多个物源体系的三角洲前缘沉积,是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坳陷湖盆重构期缓坡充填模式对应于K1SQ1上升半旋回层序,低位期,在沟谷及凹陷中发育辫状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叠置连片,在三角洲平原区的残留可容纳空间中可能发育岩性圈闭,在地层尖灭带可能发育地层圈闭。水进期,湖平面上升,发育湖泊及退积型三角洲前缘沉积,受突发事件的影响,在局部较陡地区形成前三角洲滑塌扇,已发现的石南31井区油田即属此类成因的砂体。论文在岩性地层圈闭识别过程中,总结出在本区进行岩性地层圈闭识别与评价的工业化流程,即在层序地层学、储层沉积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钻/测井资料为核心,开展地震异常体的识别,并在充填模式指导下,应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建立岩性地层圈闭发育模式,最后,从砂体叠置及储盖组合、圈闭顶面构造、成藏分析、风险分析等方面对识别的圈闭目标进行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