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患病,以往的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发病的抑郁症存在着不同的症状与不同的脑结构功能的改变,推测他们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杏仁核是参与情绪调节的重要脑区之一,特别是对负性情绪调节作用更为重要,抑郁症患者杏仁核的结构与功能发生了改变已经被证实,本研究假设静息态下抑郁症患者于正常对照相比杏仁核与大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因发病年龄不同而不同。方法:本研究纳入85例年龄低于45岁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以及85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进行研究,所有被试在入组之后接受了大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在MATLAB2.0操作平台上,使用MRIconvert软件将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原始图像DICOM格式转化为NIFTI格式后,分别选取左右杏仁核为感兴趣区域,使用DPARSF软件对所有图像进行预处理、提取感兴趣区域时间序列以及分别对提取的左右杏仁核的时间序列与全脑的时间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去除头动超过1.5mm和1.5°和空间标准化后缺失过大的数据,纳入74例抑郁症和82例正常对照进行统计,将他们按发病年龄分为4组:18~29岁抑郁症组、30~45岁抑郁症组、18~29岁正常对照组和30-45岁正常对照组。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将抑郁症与正常对照、18~29岁组抑郁症与18-29岁组正常对照、30~45岁组抑郁症与30~45岁组正常对照、18~29岁组抑郁症与30-45岁组抑郁症进行比较,以探索左右杏仁核与大脑其它脑区的功能连接变化。结果:1.抑郁患者与正常对照比较,左侧杏仁核与双侧额叶(左额上回、右额中回)、同侧颞叶(左颞中回)、对侧后扣带(右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增强,与双侧额叶背外侧(左额下回、右额中回)、顶叶(左顶下小叶、右顶下小叶)、同侧海马、对侧脑桥、脑岛、小脑(右小脑扁桃体、右小脑后叶隆起)功能连接减弱。右侧杏仁核与双侧钩回、对侧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增强,与双侧额叶外侧(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左额中回)、同侧枕叶(右枕叶舌回)、小脑(右小脑小舌、右小脑扁桃体)、对侧海马旁回、小脑(左小脑后叶)的功能连接减弱。且左侧杏仁核与右脑岛功能连接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负相关,右侧杏仁核与左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也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负相关;2.18~29岁抑郁症与18~29岁正常对照比较,左侧杏仁核与双侧额叶腹内侧(左直回、右直回)、同侧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增强,与同侧额叶背外侧(左额下回)、顶叶(左顶下小叶)、对侧顶叶(右楔前叶)、小脑(右小脑扁桃体)的功能连接减弱。右侧杏仁核与同侧颞叶(右颞下回)、丘脑、对侧顶叶(左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增强,与右脑岛功能连接减弱。左侧杏仁核与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负相关,右侧杏仁核与右脑岛功能连接强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负相关;3.30~45岁抑郁症与30-45岁正常对照比较,左侧杏仁核与对侧脑岛、小脑(右小脑扁桃体)功能连接减弱。右侧杏仁核与同侧钩回、脑桥、对侧小脑(左小脑前叶)、枕叶(左枕叶舌回)功能连接增强,与双侧额叶外侧(左额下回、右额中回)、同侧梭状回、小脑(右小脑小舌)功能连接减弱。左侧杏仁核与右脑岛功能连接强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负相关,右侧杏仁核与左枕叶舌回功能连接强度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正相关;4.18~29岁抑郁症与30-45岁抑郁症比较,左侧杏仁核与同侧小脑(左小脑前叶、左小脑后叶)功能连接增强,右侧杏仁核与同侧脑岛功能连接增强,与同侧脑桥、枕叶、顶叶(右楔前叶)功能连接减弱。结论:1.与正常对照比较,首发未治疗抑郁症患者静息态下即有杏仁核功能连接有改变,且双侧杏仁核功能连接表现不同的异常连接趋势,主要表现为:左侧杏仁核与额叶、同侧颞叶及对侧后扣带的连接增强,而与顶下小叶、同侧海马及小脑的连接减弱;右侧杏仁核则与钩回、中央后回连接增强,而与额叶、枕叶、海马旁回连接减弱。双侧杏仁核的功能连接可能有互补的倾向。由于患者多数病程较短,无药物与疾病慢性化的影响,因此提示这些杏仁核功能连接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的素质性特征。2.与对应年龄的正常对照相比,不同年龄发病的抑郁症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的改变表现为不同的特征,早发抑郁症患者以左侧杏仁核功能连接改变较多为主,表现为左侧杏仁核与额叶、海马旁回连接增强而与顶叶连接减弱;晚发抑郁症患者以右侧杏仁核功能连接改变较多为主,表现为与右侧枕叶连接增强而与额叶连接减弱。3.不同年龄发病的抑郁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特征的差异,反映了抑郁症可能存在与起病年龄相关的不同发病机制,对进一步探讨抑郁症这一异质性较大的疾病中可能的脑功能机制,及区分抑郁症的不同临床类型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