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大电网研究分析必须以数字计算和仿真为基础,决定仿真计算的结果可信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负荷模型。随着储能在电网中的容量占比越来越高,储能元件的物理特性、分布位置、充放深度、荷电状态及控制方式等各种因素将不同程度的影响综合负荷特性。研究储能元件对广义综合负荷模型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全钒液流电池(all-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B)为对象对此展开了研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了VRB储能系统数字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基于此研究了VRB储能系统的外特性,提出其外特性可用一阶惯性系统阶的跃响应来等效描述,该模型能有效地描述VRB储能系统的出力极限,且参数少,结构相对简单,易在仿真软件中实现。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正确且有效的,且其参数辨识结果稳定,适用于电网仿真。构建了经典综合负荷模型(Classic Load Model,CLM)和广义综合负荷模型(Generalized Synthesis Load Model,GSLM),后者考虑了VRB储能系统、配网参数及无功补偿的影响,结构更加合理。搭建了简单的单机5节点仿真系统,在此基础上分别对CLM模型和GSLM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当VRB储能系统在配网中容量比例高于一定值(40%)时,前者的描述能力将显著下降。而后者即GSLM模型无论是放电状态还是充电状态,都能够有效且准确地描述配网负荷特性,且在同一种工作状态下,VRB储能容量比例越高,GSLM模型的辨识效果较CLM模型越好。构建了结构更复杂的IEEE-14节点仿真系统,对GSLM模型进一步验证。研究VRB储能系统集中式和分布式接入时,接入容量和地理位置对综合负荷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接入方式下,对配电网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程度都随着VRB储能接入电网容量比例的增大而增大;集中式接入的VRB储能对配电网的影响程度受接入点和所在支路的负荷比重影响,即接入点与配电网末端的电气距离越近,所在支路的负荷比重越小,其对配电网的负荷特性产生的影响就越明显;分布式接入所产生的影响明显小于集中式接入;容量比例产生的影响比地理位置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数据所提出的GSLM模型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证明在各种情况下所提出的GSLM模型都能够有效地拟合含VRB储能系统的配电网综合负荷特性,有较强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