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使得隐喻的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和发展。概念隐喻理论的提出,对隐喻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隐喻,作为一种基本的认知工具,通过简单的、具体的概念来理解复杂的、抽象的概念,它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隐喻在人类的语言中无处不在,在文学作品中更是数不胜数,如在老子的《道德经》中隐喻也比比皆是。《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全书围绕“道”这一哲学概念,阐述了世界万物的起源、存在方式、运动发展、社会矛盾和解决方法等。《道德经》虽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读者索解不尽的智慧宝库。《道德经》中隐喻语料丰富,而以往的研究多局限在书名的来源及意义、编纂者、注释文本、英译研究、历史影响、应用价值等方面,从认知角度展开研究可谓凤毛麟角。本文将运用认知隐喻学的理论对《道德经》中的“道”化隐喻进行认知解读,探索“道”化隐喻的主要类别、认知机制和认知起源。文章发现,《道德经》中的各项隐喻大致可分为“道”的隐喻、“德”的隐喻、“无为”的隐喻和“辩证法”的隐喻四个类别,且每一个类别都有其最具代表性的隐喻。“道”的母、水隐喻;“德”的婴儿、山谷隐喻;“无为”的自然、人类隐喻;“辩证法”的命题和推理隐喻。在这四类隐喻中,以“道”的隐喻地位最高,其它三类都是围绕“道”这一中心思想而构建的,是对“道”隐喻的补充和扩展。文章指出,(1)在构建“道”化隐喻的认知过程中,其映射方式主要表现有以下三种:发现或创造的相似点、某种具体的关系和自身的经验;(2)“道”化隐喻的认知来源分别是:自然界的物体、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方位概念;(3)“道”化隐喻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女性化的隐喻和主阴的思想。(4)“道”化隐喻的认知本质就是“道”,而“道”就是一切。文章主张,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解读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化隐喻,不仅能够为此类隐喻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而且还能够深化对“道”的思想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道德经》中“道”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既能丰富概念隐喻的研究内涵,又能促进道教思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