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的明亡之思与自处之道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in90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岱是明清之际浙东地区一位惊世奇才,放诞不羁,集晚明文人的颓废与官宦子弟的浮夸于一身。然而,他多才多艺,能歌善文、精通戏剧、知晓音律,同时在史学上更是具有突出的成就,与万斯同、谈迁、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明清易代之际,张岱一改之前的浮夸与颓废,成为一位立场十分坚定的明朝遗民。张岱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因为他是明清易代的亲历者,亲眼目睹了那个极其壮丽的大明山河如何变成满目疮痍的“残山剩水”之情形。  明亡之后,张岱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最终选择了一条“苦隐”之路,成为明季遗民群体中的一员。遗民学者多以存史为“后死之责”,这种“存国史”即是“存明待中兴”的特殊史学情结。这份史学情结,使得修撰明史成为明清之际遗民的“共同事业”。因此,作为“苦隐”代表的张岱,则倾心致力于《石匮书》的修撰。修撰《石匮书》不单单是一种学术活动,同时也承担着世乱时危之际的经世重任。所以治史对于遗民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其隐蔽地对抗朝廷的行为,意义十分重大。  明清之际士大夫的兴亡之感,是明季史学的核心主线。张岱面对国破家亡的凄凉画面,以及异族他姓入主中原的残酷现实,空有满腔热血,却无力回天。于是他有了自处之道,远离那个“爱奢华,好精舍,好美婢”的放荡不羁的风流名士形象,开始尝试“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的“苦隐”生活,并把所有的无奈、哀怨都发愤到《石匮书》的创作中去。“国可灭,史不可灭”,写一部真实反映明朝兴亡的历史,并将自己强烈的遗民情感投注于史著,这不仅是张岱,也是甲申之后整个遗民群体共同的修史情结。《石匮书》写出了张岱的明亡之思,道出了张岱的遗民心声,使我们深深懂得了遗民身份带来的沉重苦累与责任。然而,这就是张岱,一个平凡但不失淡雅、复杂却具有非凡气质、怀念而不应被忘却的大师。
其他文献
除险加固是水利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提高除险加固工程的质量,各省、市、地区都陆续制定了相关的除险规范,以监督和指导除险加固工作更好地进行.
这是您的发明、发现获得“优先权”的可靠保障!论文的发表周期多数(50%-75%)为4-8个月,少数(20%-45%)为1-4个月,极少数(0-7%)为15-30天及时发表科技论文是尽早实现其社会效益
本文结合平江县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更换坝下涵施工工程,分析了更换坝下涵的难点,总结了工程所采取的接管技术实施方法,希望能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筑工程规模也日益扩大,高层建筑更是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代表形式.与此同时,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因而,施工企业在施工作业期间,
中东作为一个地理环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然资源都较为特殊与复杂的地区,近些年来直至今天都较为受到世界的关注。然而作为这样一个地区,关于它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也成了世界各国
本文基于园林视角,分析水利工程景观化项目有效开展途径,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生态水利工程理论定义,增加对生态水利工程了解,为后文分析
本文首先对砼裂缝进行了相关情况概述,把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的砼裂缝分为了温度影响裂缝、塑性裂缝、干缩裂缝和沉陷裂缝四类,并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施
渗漏是给排水管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质量问题,而这种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相关防渗漏技术没有很好应用.而一旦出现给排水管道泄漏就会对住户带来很多生
BIM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它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其中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BIM技术可视化功能对现场人力、物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模拟给排水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与围堰技术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的整体效果,提高围堰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认真分析导流技术及围堰技术的现状,采取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