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素养主要来自课堂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言语行为,如如何组织和表达语言才能易于学生理解,而对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这个概念并不是很熟悉。20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阿歇尔(Asher,J.)提出了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他倡导学生在学习第二门语言时要能体验到快乐,甚至像学习母语一样轻松。这种方法提出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通过行为教授外语。英语作为一门第二语言,对小学生来说是新奇而又陌生的,教师在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在英语教学中适当运用某些非言语行为,这有助于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国内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不少,但其中针对小学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研究却不多,所以我选择了这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本文共有五个章节,具体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并明确了“教师非言语行为”的概念。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了解了国内外有关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现状、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功能研究以及教师非言语行为的主要理论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第三章主要是小学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题目分教师和学生两个版本,分别发放给上海S小学3-5年级的18名英语教师和264名学生。教师问卷主要从教师对非言语行为内涵和作用的认识、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及其实际影响和对非言语行为发展的思索三大维度出发进行编制,主要考察小学英语教师对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认识和应用情况。学生问卷主要从学生对英语课及其英语教师的情感态度、对英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和看法以及对英语课及其英语教师的期望三大维度出发进行编制,主要为了检验教师问卷结果是否客观。此外,本文在问卷内容的基础上拟定访谈提纲,随机选取上海S小学3-5年级的9名英语教师进行个别访谈,以对论文做补充论证。第四章主要是对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及改进建议。笔者从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中找出了小学英语教师在认识和运用非言语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从外界客观因素和教师主观因素出发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供小学英语教师参考并付诸实践。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及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