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FD控制器IP核的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d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AN总线协议是博世公司在1986年推出的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它主要定义了通信双方在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规范。CAN总线的最大传输速率能达到1Mbps,在汽车通讯网络和工业控制中被广泛应用。但随着车载网络中数据量的激增,对总线的传输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2011年博世推出CAN FD(CAN with Flexy Data Rate)协议,译为可变速率的CAN。改进后的CAN FD协议克服了CAN限制,能支持大于1Mbps的传输速率,并且将数据帧中数据场的最大有效负载从8个字节提升至64个字节。CAN FD继承了绝大部分传统CAN特性,并且能实现兼容CAN总线,这将CAN升级到CAN FD的硬件成本开销降低到最小。文章首先分析了CAN FD与CAN协议的区别,指出CAN FD的特点和相对于CAN做出的主要改进,并分析CAN FD未来的良好发展前景以及在车载网络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然后基于CAN FD协议与国际标准ISO-11898,通过硬件描述语言完成对CAN FD控制器核心逻辑的设计。最后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在前端设计完成后的仿真验证结果。在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协议与标准确定控制器的整体功能框架,然后基于功能独立的原则,将整个控制器划分为独立的功能子模块。子模块的设计过程包括确定主要的输入输出信号,画出基本时序图,编写Verilog代码进行功能描述。设计过程中运用Intel公司的FPGA开发平台QuartusⅡ软件进行Verilog代码编写与语法检查,通过Mentor公司的Questa 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CAN FD控制器设计难点在于如何实现速率灵活切换,以及在提升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数据采样。将控制器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后,设计难点集中在数据接收与发送过程。在位时序模块,通过对系统时钟进行分频,产生控制器内用于处理时序关系的最小时间单元tq,由tq来构成数据位。实现速率切换的方法就是通过对主时钟分频产生两种脉冲频率的tq,在数据帧中通过切换tq实现速率的切换。在高速传输情况下,底层的收发器和传输链路存在一定的物理延迟,控制器作为发送节点时,不仅要发出数据,而且要从总线采样数据。采样点需要与发送点之间保持一定的延迟才能实现正确采样。高速传输的情况下,单个数据位的时间长度无法满足数据位内的采样点与发送点之间延迟大于底层物理延迟,设计中通过采用传输延迟抵消机制确定二次采样点,实现正确的数据采样。最后,对控制器的各个功能模块的仿真结果进行详细的讨论分析,仿真的结果验证了模块设计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锂离子电池(LIBs)是目前商业化最为广泛的二次储能器件。由于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钠离子电池(NIBs)在高比能密度便携电源和动力电池等领域显示出诱人前景。设计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负极材料是锂/钠离子电池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Sn基硒化物/氧化物因理论容量高、电压窗口合适等优势而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充放电过程的转化-合金化反应引起的再结晶和应变将导致活性位点减少,且易造成电极材料粉碎并
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在合成真实图像和建模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被广泛应用于领域自适应、图像视觉计算、语言处理等方面。在有监督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中,标注样本太少会导致构建的模型易于过拟合、表示能力和泛化性不强。实际中想要获取大量标注样本非常困难且不现实。生成对抗网络在图像生成方面已比较成熟,但是现有生成对抗网络存在不稳定性、模式崩溃和计算
排序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与信息检索的交叉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Web搜索、文档检索、推荐系统、问答系统等多个领域。排序学习会根据不同的排序学习数据集(即构造相异特征)和排序学习方法训练出不同的排序模型,以对新输入目标列表进行排名预测。随机森林作为一种基于bagging的集成技术,已被证实在中小规模数据集上具有极其优秀的预测性能。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基于随机森林的排序学习方法并应用在自制电影及公
上转换发光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其独特的发光特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上转换材料在生物、激光、防伪技术、三维显示和光伏电池等领域应用广泛,发展迅速。光伏电池作为利用太阳能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太阳能电池普遍存在光电转换效率较低的不足。上转换发光作为一种光子频率转换手段,可用于提高光伏电池对于近红外光子的利用率,对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由于Er3+,H
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是影响集成电路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发展,ESD保护面临重重问题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嵌套技术在对称双向可控硅(Dual-Direction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DDSCR)、非对称双向可控硅(Asymmetric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ADD
石墨烯的发现与制备使得二维材料逐步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并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焦点。二维黑磷是一种具有直接带隙的半导体材料,以其独特的机械性能、光电特性在光电器件、光学传感器等领域运用广泛。受黑磷优异特性的影响,二维V-V二元化合物材料锑化磷(SbP)也得到了人们的关注,SbP被人们发现具有优良的物理特性,并且其稳定性优于黑磷。同时,为了更好地扩展SbP的应用领域,可以采用一定的手段来提高它的物理、化学
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发展迅猛,逐渐应用在一些智能产品中。在很多时候,神经网络需要实现真正的落地,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然而现实中的使用场景复杂多变,这对神经网络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必须足够强,才能够适应真实的应用场景。由于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具有现实意义,现在已经成为许多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模型和数据角度出发,展开对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研究。为了能够提高神经网络
X射线探测器系统是一种将X射线能量转化为数字化信号图像的装置,目前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医疗系统,航空航天和工业控制等领域。X射线读出电路是整个探测器系统的核心部分,它首先将前级探测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以及降噪处理转化为模拟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此信号进行数字化。现如今,对X射线读出电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高成像质量、高刷新率、宽输入检测范围成为普遍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X射线读出电路的特殊性能需
丙酮(CH3COCH3)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气体。传统的丙酮气体传感器具有响应值较低,稳定性差以及响应/恢复时间较长等缺点。因此,研发高性能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丙酮气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nFeO3(Ln=Yb,Tm和Er)纳米晶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改变镧系元素对LnFeO3气敏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不同波长的光场调控,研究了光辅助与敏感材料气敏性能的关联机制。
太阳能驱动半导体催化水分解产氢,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需求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二维(Two-Dimensional,2D)Ⅲ-Ⅵ族化合物的Janus结构XM2Te(M=In,Ga;X=S,Se)具有合适的带边位置、适中的带隙和优异的光学性质,被认为是能够应用于光催化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潜在材料。然而,单层XM2Te由于有限的分离能力、较低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而限制了它在光催化领域的实际应用。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