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多模式保温对肝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转归和费效的影响。研究方法择期行肝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指数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多模式保温组(R组)。C组仅在身体裸露处加盖棉被,术中使用常温冲洗液冲洗腹腔。R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充气式加温毯覆盖下半身,维持38℃至术毕;术中采用液体加温仪加温输注液体至42℃;术中使用预热至37℃的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麻醉后30(T2)、60(T3)、90(T4)、120(T5)、150 min(T6)和术毕(T7)时记录肛温。于麻醉诱导前(T0)、T7和术后12 h(T8)时测定血栓弹力图参数。于T0、T7、T8、术后24 h(T9)和术后48 h(T10)时采集颈内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浓度。记录拔除气管导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异体输血率、住院时间、术后寒战率、低体温发生率、术后第1天、第3天引流量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患者全身麻醉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重复测量设计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检验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尿量和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时比较,C组T2-7时和R组T4-7体温降低(P<0.05);与C组比较,R组T2-7时体温升高(P<0.05)。3.与C组比较,R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异体输血率、术后寒战和低体温发生率降低(P<0.05)。4.两组患者T0和T8时R、K、α角和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7时R、K缩短,α角增大(P<0.05)。5.两组患者T0、T7和T10时间点IL-6浓度、术后第3天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C组T7-10时和R组T7-10血浆IL-6浓度升高;与C组比较,R组T8和T9时血浆IL-6浓度降低,术后第1天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P<0.05)。6.与C组比较,R组麻醉费用增加,总住院费用减少(P<0.05)。结论在肝癌根治术患者中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可有效的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预后,虽然增加麻醉费用,但可减少住院总费用,改善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