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 瞳孔是虹膜中央部位的的圆孔,它能够动态反映眼球运动功能和视网膜的特殊感觉功能。瞳孔的大小及其反应在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下由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所控制,瞳孔的大小也与视网膜光照的强度、近视作用引起的反射、视网膜光适应状况等相关,还受到中脑顶盖前区以上的额-枕叶皮质的核上性影响及中脑顶盖前区以下脑干网状结构的影响。 目前,我国临床上最常采用的瞳孔测量方式还是传统的手电筒和瞳孔测量尺。上述方法虽方便、快捷,但是测量结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测量值的可重复性不高。自1958年首次出现了红外线视频瞳孔仪以后,国际上各种装备配置不同的瞳孔测量仪层出不穷,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测量目的和要求。然而多年来国内一直未有高端眼动跟踪设备面市。 因此,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联合(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面上项目:瞳孔及眼动功能数字化检测设备研制及应用,项目编号:BE2016684)研发改进的瞳孔及眼动功能数字化检测仪(RAPDs),采用了先进瞳孔反射检测与识别系统,完成对瞳孔的高速、精准实时跟踪检测和数据处理,研发出了瞳孔及眼动功能数字化检测仪(RAPDs),其瞳孔跟踪频率≥500Hz;瞳孔跟踪精度≤0.1mm;瞳孔直径测量精度≤0.1mm。 二、研究目的: 探讨使用瞳孔及眼动功能数字化检测仪研究正常人的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特性,为今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数据。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使用瞳孔及眼动功能数字化检测仪测量100例(200眼)正常人在暗适应下的瞳孔直径大小及对光反应特性,测试对象年龄8~67岁,平均44岁。记录其瞳孔初始直径、最小直径、收缩速度、对光反应潜伏期。进行一般统计学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等。 四、研究结果: 100例正常人暗适应下右眼瞳孔直径为5.67mm±0.89mm,左眼瞳孔直径为5.73mm±0.91mm,两眼瞳孔直径之差为0.56mm±0.34mm,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可知,瞳孔直径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随年龄的增大,暗适应下的瞳孔直径减小(P<0.01)。经配对t检验,同一眼直、间接对光反射反应潜伏期及反应速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方差分析,同一眼直接对光反射反应幅度、间接对光反射反应幅度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五、结论: 1、正常人双眼在暗适应下的瞳孔直径与眼别、性别无关,随年龄的增大,暗适应下的瞳孔直径减小。 2、同一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应潜伏期及反应速度无显著性差异。 3、正常人双眼直、间接对光反射反应幅度、潜伏期及反应速度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