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亚胺薄膜热形变及杂化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亚胺(PI)薄膜作为高性能绝缘材料,以其优异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耐高温和耐辐射性能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电子电气工业和信息产业等各个领域。然而在制造和处理的过程中,聚酰亚胺薄膜较高的热膨胀系数(α),使得产品中存在很大的内应力,影响了产品性能。为满足各领域对高性能化、高功能化PI薄膜的需求,国内外学者针对聚酰亚胺的改性研究开展了大量工作。近十年来,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力学性能及尺寸稳定性方面均表现出潜在的优势,同时SiO2具有低吸水率、低热膨胀系数的特性,因此,制备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材料不失为进一步提高PI热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本论文建立了测试薄膜热膨胀系数的方法,研究薄膜的热形变行为,通过溶胶-凝胶法在PI基体中引入SiO2无机组分降低薄膜的α,对杂化薄膜的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   论文建立了热机械分析仪(TMA)测量薄膜试样α的方法。在分析引起测量误差的基础上,通过参比铜箔对仪器进行了校正,获得TMA的修正参数。经过多次实验,此方法获得的修正参数能较好的对薄膜试样的测量结果进行校正,精确得到α数据,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用于聚合物、金属等不同种类薄膜的测定。   采用TMA考查了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单体的聚酰亚胺(PI)薄膜的热形变行为,对聚酰亚胺薄膜的亚胺化程度、玻璃化温度(Tg)进行了研究,并与红外光谱(FTIR-ATR)、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对于PMDA/ODA体系的PI薄膜,不同的热亚胺化温度的薄膜在进一步升温热处理过程中二次亚胺化,表现为尺寸收缩,且收缩程度随着亚胺化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当热亚胺化温度高于320℃,收缩峰接近消失,聚合反应完全;与红外相比,TMA能更加方便的定性亚胺化程度的高低,测得完全亚胺化PI的Tg374.3℃。PI薄膜经TMA循环升降温扫描后发现,热处理能降低制膜过程中的热应力,消除热历史后,薄膜的α增大,热循环次数对α影响小。   采用PMDA和ODA为聚酰亚胺单体原料,通过溶胶-凝胶共混和溶胶-凝胶原位两种制备方法在PI基体中掺入SiO2粒子,通过扫描电镜(SEM)、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表征发现两种加料方式均有效地引入SiO2粒子,TMA测试表明杂化聚酰亚胺体系的α降低,当SiO2含量为20%(wt))时,薄膜α降至为1.91×10-5K-1,力学性能提高,但杂化未明显提高薄膜的耐热性。与原位法相比,共混法可以很好的控制SiO2的掺杂量,α小,薄膜的热稳定性好,拉伸强度大,但薄膜中SiO2粒径较大。   采用不同陈化时间的酸催化硅溶胶制备SiO2含量一定的聚酰亚胺/二氧化硅杂化薄膜。SEM观察发现随着硅溶胶陈化时间的延长,杂化薄膜中的SiO2颗粒由棒状颗粒长大到球体,并逐渐交联、变形;薄膜的光学透明性降低;TMA测得热膨胀系数逐渐减小,力学性能表明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SiO2粒径小于1μm且均匀分布在基体中时,薄膜综合性能最优。   综上所述,本文采用参比铜箔对TMA进行校正,建立了TMA测试薄膜α的方法,并通过热形变曲线对PI薄膜的亚胺化程度、玻璃化温度进行了有效分析,对生产、加工及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低α的PI杂化薄膜,研究了不同加料方式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深圳坝光定位为以“国际生物谷”为主导产业的生态科技小城,一座在绿色中生长的科技园区,一座生态和谐、国际品质的滨海小城.为避免由于机动化交通引起的严重交通拥堵和环境
本论文进行脉冲电解法制备活性金属粉体及合金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脉冲电解法制备活性高纯度的锌粉;脉冲电解法制备Zn-Cu二元合金粉。 本论文对脉冲电解法制备
乙基咔唑的储氢密度高,加氢温度相对较低,有望用作车载储氢系统,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储氢材料。本文以A1203为载体,以Ni为活性组分,以十种金属为助剂制备了一系列改性镍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