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太原市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2.了解太原市大气污染的基本情况。3.建立太原市大气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的关系模型,定量分析太原市大气污染对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态学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5年8月太原市5所省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缺血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首页资料,同时分别收集同期太原市每日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资料与气象资料。描述研究期间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气象因素、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的分布情况,采用时间序列研究的广义相加模型建立太原市大气污染对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的影响模型。结果:1.2013年9月-2015年8月共收集太原市缺血性心脏病住院人数14538例,其中男性住院人数多于女性,≧65岁住院人数多于<65岁,春冬季住院人数多于夏秋季。2.2013年9月-2015年8月太原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SO2、PM10、O3、PM2.5。四季主要污染物分布不同:春季主要污染物为PM10与PM2.5,夏季主要污染物为O3与PM2.5,秋、冬季主要污染物均为SO2、PM10与PM2.5,但冬季污染较秋季严重。3.按性别分析:单污染模型中,SO2、PM10、CO、O3、PM2.5对女性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1、4、1、0、4天,污染物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02(95%CI:1.01-1.05)、1.10(95%CI:1.02-1.18)、1.03(95%CI:1.01-1.08)、1.13(95%CI:1.03-1.23)、1.08(95%CI:1.01-1.16),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女性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0.28%、1.22%、0.03%、1.87%、1.55%。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NO2、PM10、CO、O3、PM2.5进入SO2模型,SO2、NO2、CO、O3进入PM10模型,NO2进入CO模型,SO2、NO2、CO进入O3模型,SO2、CO、O3进入PM2.5模型后调整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单污染模型中,SO2、PM10、CO、O3对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3、0、2、0天,污染物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02(95%CI:1.00-1.09)、1.13(95%CI:1.02-1.25)、1.04(95%CI:1.01-1.09)、1.11(95%CI:1.04-1.19),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男性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0.28%、1.62%、0.04%、1.73%。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PM10、CO、PM2.5进入SO2模型,SO2、NO2、CO、O3进入PM10模型,NO2、PM10、PM2.5进入CO模型,SO2、NO2、PM10、CO、PM2.5进入O3模型后调整模型有统计学意义。4.按年龄分析:单污染模型中,SO2、PM10、O3对<65岁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3、5、3天,污染物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04(95%CI:1.01-1.09)、1.13(95%CI:1.03-1.25)、1.12(95%CI:1.05-1.20),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65岁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0.55%、1.57%、1.73%。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NO2、PM10、CO、PM2.5进入SO2模型,SO2、NO2、CO、O3进入PM10模型,SO2、NO2进入O3模型后的调整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单污染模型中,SO2、CO、PM2.5对≥65岁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3、3、0天,污染物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04(95%CI:1.01-1.07)、1.03(95%CI:1.02-1.09)、1.14(95%CI:1.06-1.22),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65岁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0.55%、0.03%、2.71%。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NO2、PM10、PM2.5进入SO2模型,SO2、NO2、PM2.5进入CO模型,SO2、NO2、CO、O3进入PM2.5模型后的调整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5.按季节分析:单污染模型中,PM10和PM2.5在春季对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0、5天,污染物浓度每增加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02(95%CI:1.01-1.07)、1.07(95%CI:1.01-1.13),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春季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0.24%、1.35%。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SO2、NO2、CO、O3进入PM10模型,SO2、NO2、CO、O3进入PM2.5模型后的调整模型具体统计学意义。单污染模型中,SO2、O3、PM2.5在夏季对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4、0、2天,污染物浓度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04(95%CI:1.01-1.16)、1.07(95%CI:1.01-1.11)、1.12(95%CI:1.00-1.28),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夏季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0.55%、1.01%、2.32%。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NO2、PM10、CO、O3、PM2.5进入SO2模型,SO2、NO2、CO、O3进入PM2.5模型,SO2、NO2、PM10、CO、PM2.5进入O3模型后的调整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单污染模型中,PM10、O3、PM2.5在秋季对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0、4、0天,污染物浓度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21(95%CI:1.03-1.42)、1.16(95%CI:1.04-1.30)、1.17(95%CI:1.01-1.36),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秋季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2.53%、2.31%、3.29%。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SO2、NO2、CO、O3进入PM10模型,SO2、NO2、PM10、CO进入O3模型,NO2、CO、O3进入PM2.5模型。单污染模型中,SO2、PM10、PM2.5在冬季对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影响的最强效应滞后期分别为滞后4、4、4天,污染物浓度每升高一个四分位数间距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RR值分别为1.52(95%CI:1.00-2.18)、1.17(95%CI:1.01-1.36)、1.20(95%CI:1.03-1.39),其暴露-反应系数为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μg/m3,冬季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增加的百分比分别为7.15%、2.05%、3.87%。双污染模型中,分别调整NO2、PM10、CO、O3、PM2.5引入SO2模型,O3进入PM10模型,SO2、NO2、O3进入PM2.5模型后的调整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气污染物SO2、PM10、CO、O3、PM2.5均可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日住院人数,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与暴露-反应关系,并且随不同性别、年龄、季节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