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棘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由于其耐旱、抗风沙,而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和沙漠绿化。沙棘又是藏医、蒙医的传统药材,而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后有被卫生部列入药食同源植物。由于沙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鱼业等许多领域。山西是沙棘资源最多的省份,但境内只分布有中国沙棘1个亚种,由于中国沙棘亚种果小、柄短、皮薄、刺多、难采摘等缺点,为进一步开发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从水利部沙棘管理中心鄂尔多斯试验区引进7个杂优沙棘品种到山西太谷试验区(北纬37°31′)。以本地中国沙棘为对照,通过对引进沙棘的生长表现,物候期观察,结果实情况,以及果实和叶片的组织结构观察,光合速率分析,果实中Vc含量的测定,叶片中芦丁含量的测定,研究引进沙棘与中国沙棘在太谷试验区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和营养成分上的差异,为在山西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物候期观察发现杂优沙棘的萌动期、开花期、叶展期、新梢生长期和落叶期均比中国沙棘的约早10天,故太谷试验区杂优沙棘的年生长周期比中国沙棘约少20天;而果变色期、果成熟期均比中国沙棘的早,唯杂优12号早约1个月,其它杂优沙棘品种约早2个月。从光合速率的测定结果看,所有沙棘品种均出现“午休”现象,杂优12号在6月和7月的光合速率优势明显,与其它品种呈现显著性差异,表现为优势品种。从沙棘叶的横切面的组织结构观察,太谷试验区的所有沙棘品种叶片的组织细胞结构清晰,均可观察到表皮毛和排列整齐的表皮细胞,气孔和保卫细胞,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丰富,叶片颜色正常,主脉部位的厚角组织、薄壁组织、木质部、韧皮纤维、形成层等,以及非主脉区的侧脉维管束等结构。说明各品种的沙棘叶片适合在太谷试验区生长。从沙棘果实和种子的横切面的组织细胞结构观察,太谷试验区各品种沙棘果实和种子结构清晰,包括发达的角质层和表皮毛,可食部分的薄壁细胞,中央区的6条维管束,子房壁构成的果皮,种皮、胚根、胚轴和子叶中的维管束等结构。说明各品种的沙棘果实在太谷试验区生长发育良好。通过高效液相色普法测定了各品种沙棘叶中芦丁和Vc的含量,杂优12号芦丁含量最高,为0.1327%,与本地野生的中国沙棘(♀)0.1361%和(♂)0.1466%相比基本一致;在杂优沙棘中杂优12号和杂优01号Vc含量最高,均为1450 mg/100 g,与中国沙棘Vc含量1660 mg/100 g相比基本一致。通过对太谷试验区杂优沙棘的调查、形态组织学研究、光合速率测定和成分分析,进一步证明所有参试的杂优沙棘品种均适合在北纬37°以北的地区种植,以杂优12号表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