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协商民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一种广泛的协商民主实践方式,接入互联网中的公民基于理性与逻辑,就某一公共事务议题或与个人权利相关的议题反复地进行讨论互动,在协商过程中,公民个人偏好不断得到转变,逐渐形成共识,对政治决策形成压力,从而达到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网络协商民主主题讨论的文献进行梳理,并基于政治学理论视角通过概念对比界定了网络协商民主的内涵和外延。同时,立足我国网络协商民主实践,将其主要议题两类,即公共事务类和个人利益诉求类;将其主要实现形式分为四类,分别是:基于微博和论坛的全公开式讨论,基于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网络直播平台的半公开式讨论,基于网络社群和问答平台的专业性讨论,传统媒体针对公共事件而在互联网平台策划的主题讨论。当代中国发展网络协商民主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一是互联网发展失衡,协商主体代表性低。二是互联网法律法规落实难,协商过程无序化。三是缺乏制度性保证,协商结果政策转化率低。四是现代政治文化缺失,协商源动力不足。针对当代中国网络协商民主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加速网络普及,提高协商主体代表性。国家层面应大力推进互联网普及,对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普及的硬件资金投入,将更多公民纳入到互联网中,同时对新入网用户进行基本的协商能力培训,从而有效增强网络协商民主参与主体的代表性。二是健全网络法治,推进协商过程有序化。落实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执法力度,针对网络协商民主实践中发现的相应问题,适时增补法律中的缺漏,提高网络法治与协商民主契合度,从而实现网络协商民主有序化。三是对接协商制度,实现协商结果政策化。将网络协商民主纳入传统协商民主制度中,保障网络协商民主协商结果对政策的影响。四是营造自治氛围,提升讨论过程理性化。顺应互联网特点,强化网络社区自治功能,营造自由表达氛围,鼓励网民自由表达,形成良好网络政治文化,促进协商理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