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以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 Bge)总DNA导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KL4、吉818、Hr30和美系天杂获得的后代稳定变异系为材料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和遗传组成比较,在此基础上拟探究外源DNA导入法在改良玉米耐盐性和种质创新方面的有效性。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导入系及受体材料进行250mmol/LNaCl单盐处理,初步鉴定出M-3耐盐性明显,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盐地碱蓬(Suaeda Glauca Bge)总DNA导入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KL4、吉818、Hr30和美系天杂获得的后代稳定变异系为材料进行苗期耐盐性鉴定和遗传组成比较,在此基础上拟探究外源DNA导入法在改良玉米耐盐性和种质创新方面的有效性。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导入系及受体材料进行250mmol/LNaCl单盐处理,初步鉴定出M-3耐盐性明显,优于其受体;不同梯度的NaCl(0、150、200和250mmol/L)处理下,M-3叶片和根系中
其他文献
开展我国主要农作物精细化产量动态预报技术研究,滚动提供客观、定量的产量预报,可大大提升气象部门开展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因此,本文首先利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分析(CAST)方法对山东省冬小麦种植区进行合理的分区,进而利用基于作物产量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基于关键气象因子影响指数、基于气候适宜度影响指数、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型等方法对各个地区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在以上四种方法预报结果基础上,
本试验于2012年在857农场进行,以龙粳26、龙粳31为供试品种,研究齐穗期施用尿素量对供试材料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氮肥(尿素,N含量46%)设五个梯度:CK=0kg hm-2、N1=22.5kg hm-2、N2=45kg hm-2、N3=67.5kg hm-2、N4=90kg hm-2,其中CK为对照区。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齐穗期施氮对水稻植株生长的影响齐穗期增
锰不仅参与大豆无机氮同化,还与根瘤固氮关系密切,系统研究锰胁迫对大豆氮素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对于扩展大豆氮素营养研究内容,丰富大豆氮代谢知识,提高锰胁迫下大豆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试验于2012—2013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进行,结合砂培与15N示踪技术开展研究。在保证大豆能够正常成熟的前提下,以最适锰浓度为对照,分别设置对照浓度的1/25和1/5作为重度和轻度锰缺乏处理,对照浓
本文以玉米品种(Zea Mays L.)垦玉6号为材料,在150mmol·L-1盐胁迫条件下,研究Glc和Suc预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阶段和幼苗生长阶段耐盐性的影响,探讨了外源Glc和Suc提高玉米耐盐性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非盐胁迫下,0.5mmol·L-1Glc和Suc浸种处理能够提高玉米种子早期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盐胁迫下, Glc、Suc浸种能够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及发芽指数,同时提高种子α-淀
浸种催芽技术是为了解决寒地地区农作物生育期短,年活动积温少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北方地区的种植技术,它是将农作物的种子在一定时间内浸泡在一定温度的水中,使其完成生芽的过程。这样可以减少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时间长,影响播种时间而采用的提前生芽的方法。制作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水稻浸种催芽温控试验系统,根据系统模型辨识要求,确定系统辨识的输入信号M序列及其采样时间和采样周期。通过给定系统输入阶跃信号和脉
我国人口众多,是一国土资源辽阔的农业大国。水稻种植面积位居我国其他粮食作物之首,同时,稻米也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主食。因此,做好水稻的种植管理工作对于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安全”等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作为新兴产业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焦点、新突破,信息技术服务于农业也正在上升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
本试验选用两个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硅处理对春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在低温条件下,加不同浓度的硅(0.5mmol/L、1.0mmol/L和2.5mmol/L)处理均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发芽指数;同时,加硅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的株高和根长,幼苗地上部分鲜、干重和根鲜、干重积累量增多,提高小麦的生物
本试验选取38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进行耐低温筛选。通过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芽长等表型和生理生化特性指标分析,对供试的品种进行筛选评价,获得耐低温型品种,中间型品种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进而,以筛选获得的低温敏感型品种和耐低温型品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长期玉米幼苗进行不同温度及不同处理时间下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膜质过氧化等生理生化分析,在生理生化水平揭示不同低温处
本研究以马铃薯克新一号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并采用PCR-DGGE生物学研究手段测定马铃薯根际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调查田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测定马铃薯产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出高产、优质、病害发生程度轻的最佳施氮水平,为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进一步研究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开展控制马铃薯病害的农业技术措
为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产量以及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为玉米生产中采取最佳的栽培方式和最佳的氮肥用量提供理论依据。在田间条件下,设置2个试验,第一是氮肥梯度试验,第二是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所有处理磷钾用量分别为P2O5=150kg·hm-2,K-22O=75kg·hm。结果表明:1.玉米株高180kg·hm-2高于对照7.52%,覆膜追肥75hm-2高于覆膜追肥75hm-2处理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