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国家。几千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乐器种类和表演形式。此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民族融合和历史变迁还吸收了不少外来乐器,扬琴在我国民族乐器中较为年轻,至今也不过四百年的历史,于明代后期传入我国,清代后期宫廷音乐日渐衰落,民间音乐有所兴起,扬琴又被吸收到民间乐种的多样演奏形式中去,经过先辈乐师的实践与积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和特殊演奏技法,其中影响最大的传统流派是广东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东北扬琴四大流派,以及潮洲弦诗、山东琴曲、新疆木卡姆、内蒙二人台等,各具浓郁的民间风韵与乡土色彩。建国以来,无论从乐器的改革,乐曲的创作,都是可喜的,在技法上,除了继承原有的各种传统手法外,又不断吸取了中外各姊妹乐器中的演奏手法,根据创作乐曲的需要,又创造了一些新的演奏技法,使扬琴演奏技法更加丰富,提高了扬琴独奏的表现能力,增强了演奏中的诗情画意和耐人寻味的感染力。我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音乐的历史悠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原生态艺术,更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有价值的民族文化遗产。笔者作为一名我国少数民族最高学府的少数民族扬琴教师,从99年至今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教授、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扬琴改革家桂习礼先生学习扬琴的演奏与教学方法,因此对其作品独特的创作风格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桂习礼先生不但创作了《映山红》、《月夜清水江》、《流水欢歌》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刻内涵的扬琴作品,还创作和改编了以《凤凰于飞》、《土家摆手舞曲》、《柯尔克兹舞曲》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系列扬琴作品,形成他个性鲜明突出的艺术风格,为其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探索和发扬当代扬琴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桂习礼先生的扬琴音乐作品在题材、音调和曲式结构方面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他擅长发掘和采用民间音调与素材,使自己的艺术创作灵思深深扎根于民间传统音乐的沃土之中,并汲取其别具风韵的艺术养分和质朴热情的审美情致,形成了自己自然纯真而又热情奔放的表现风格。如《土家摆手舞曲》,它是以湘、鄂边界土家族民歌音调和“摆手舞"的节奏特点改编而成的,乐曲以悠长的旋律和欢快的舞蹈风格表现了土家人能歌善舞的风土人情;又如《柯尔克兹舞曲》,以新疆的柯尔克孜族民间舞蹈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从旋律和节奏节拍上带有浓郁的异域风情。本文以《凤凰于飞》为例,全曲取材于布依族的民间舞蹈音乐“伴嫁歌”,文章详尽的介绍其产生背景和人文特征,并对该曲从创作角度做了系统的分析。接下来笔者撷选了八十年代以来在扬琴界广为流传并具有高度历史价值的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扬琴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在扬琴创作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