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吗?——基于“一带一路”国家实证分析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治理格局变迁之际,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持续扩大,国际投资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因此国际社会对中国给予了更高的期盼。2013年,中国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同时也为了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为186.9亿美元,截止年末存量为1794.7亿美元。面对中国大规模的投资,沿线国家的国内技术创新是否会因为中国的投资而产生变化?现有很多文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东道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具有普遍性,还受其它因素影响,其中包括东道国的劳动力要素与两国间技术差距。劳动力要素是一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和实现生产力提升的重要要素禀赋,而东道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以及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有效实现均受到两国间技术差距的影响。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劳动力要素和两国间技术差距是否是其作用路径中的调节因素。本文首先对中国对外投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投资的区位和行业差异。接着,从劳动力要素和技术差距角度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从资本配置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三条路径探讨了FDI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本文运用DEA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等方法计算了技术进步指标,并利用2003-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以期为中国促进国际经济良性循环提供价值参考。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从整体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能够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进步,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对中低收入水平国家技术进步促进作用不显著,但是能显著促进高收入国家的技术进步。第二,东道国劳动力要素和两国间技术差距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的技术进步有调节作用。第三,通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资本配置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路径促进沿线国家的技术进步,而产业结构效应对沿线国家的技术进步是呈负向阻碍作用的。基于前文的分析研究结果,本文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启示:中国方面应积极推动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投资时应采取多元化和差异化方式;沿线国家应提高自身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并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其他文献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产业和城市两大系统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速路,被誉为“中国奇迹”,这背后得益于“工业化先行,城市化接力”的模式,也得益于规模庞大的人口红利,但这样的发展模式容易导致“产业发展超前,城市功能滞后”等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容易引起经济结构偏离,造成产业与城市功能之间难匹配、弱互动、不平衡的问题,成为经济转型与革新的瓶颈,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医疗开支不断加大。基本医疗保险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居民就医这一民生问题。本文将基本医疗保险对医疗支出的影响分为释放作用与减负作用两方面,在理论分析部分引入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新医改中的分级诊疗水平与医药分开水平,探究三者对医疗保险释放、减负作用的影响,并在实证部分通过对全国面板数据以及东中西部的分区域面
学位
改革开放至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推进,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加重,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变化的同时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绿色经济效率作为绿色经济增长的核心,是考虑了非期望产出后的经济效率,要实现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绿色经济效率的增长。排污权交易政策作为一种市场激励型的环境规制工具,在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具
学位
近年来,碳在世界范围内排放增加,带来了诸多环境、社会上的问题,如何更有效地减排是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在应对减排的挑战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践行《巴黎协定》,努力实现“双碳”目标。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产业部门改善碳排放情况将对我国的减排目标有效顺利实现起推动作用。鉴于此,学术界对碳排放责任的分配展开了大量的探索,当前“生产者责
学位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效显著。但是农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资源短缺与实际需求矛盾日益突出、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不相匹配、农产品生产不足与供过于求问题凸显及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等。其根本原因归咎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与传统体制的束缚,社会化服务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导致生产技术、效率低下,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20
学位
水、能源和粮食是人类维持基本生活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三者存在复杂的纽带关系。科学量化水、能源和粮食之间的纽带关系,并定量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及空间异质性,是保障区域水、能源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绿色生态走廊和高质量综合立体走廊,要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必将关注水、能源和粮食等基本生存要素的利用情况,促进资源之间的相互统筹发展,增进粮食-水-能源之间的纽带关系,提高水
学位
中国正在快速地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二胎”、“三胎”政策的开放,以及各省征求延迟退休意见的工作进行,这些政策都显示了我国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表示,对于我国未来的老龄化挑战,我们需要积极迎接,统筹协调好人口老龄化、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影响作用,成为了当下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使用30个省份2002-2018年的数据对
学位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走生态绿色发展道路刻不容缓。“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绿色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明确了要将生态建设放在国家建设的主体地位。人力资本集聚通过提高社会生产率、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获得较高的回报,产业结构升级则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实现产业规模扩张的重要途径,二者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态效率的增长。作为影响生态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人
学位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平稳向好,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引流大国,但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却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问题。大量学者十分关注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关于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经济、社会或资源的关系研究都单纯从某一方面进行剖析,较少从综合角度分析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随着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的出现,环境承载力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也逐渐被国
学位
2019年12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生态绿色型发展样本和区域创新共同体,使其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单从经济发展方式上看,绿色发展要求摈弃高投入、高消耗与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向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率的集约化发展模式,其本质可归纳为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同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