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Talmy的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为基础,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阐明汉语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所反映的典型类型,探讨英汉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共性和差异及其成因,并且对Talmy理论中有关汉语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类型的部分观点作出适当的修正。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我们通过对20部中英小说(中英各10部)中描述移动事件的例句进行随机抽样以及对4部英汉常用工具书(英汉各2部)中的移动动词进行调查,建立语料库。定量研究主要用于对语料中英汉移动动词所反映的词汇化模式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汉语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所反映的典型类型。定性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的结果为基础对英汉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进行对比。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定量研究,我们发现:汉语在移动动词的使用上表现出许多不同于英语的特点:
首先,虽然汉语同英语一样,方式动词的使用频率高于路径动词,但是其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使用频率之比却低于英语。
其次,虽然汉语也使用更多类型的方式动词,但是其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类型之比却远低于英语,而更接近于属于“路径语言”的土耳其语和西班牙语。
再次,汉语更多地使用方式动词以外的方式表达法,而这却是“路径语言”的典型特征之一。
英汉之间的这些差异说明,汉语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类型并非同英语一样属于“方式词汇化模式”类型。
2.我们采用定性研究分别讨论了英汉方式动词和路径动词的共性和差异,并深入探讨了导致它们之间共性和差异的深层原因,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英汉概念化方式的异同。
英汉方式动词之间存在两种共性:
首先,英汉语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动词,例如walk(走)、run(跑)、climb(爬)。我们发现,英汉这些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动词大多是表达基本范畴的动词。英汉之间的这种共性表明,在英汉民族对移动事件的概念化中存在共同的基本范畴。
其次,英汉语中方式动词的使用频率都高于路径动词。我们深入探讨了英汉之间存在这一共性的根本原因:在英汉民族对移动事件的概念化中,“方式”是一个突显范畴。
英汉方式动词之间也具有两种差异:
首先,汉语表达下位范畴(subordinate categories)的方式动词远少于英语。
其次,汉语中不存在英语表达某些语义范畴的方式动词,例如,“伴随有声音运动”的范畴,以及“以某种态度运动”的范畴。要表达这两种范畴,汉语都要使用分析型表达法,即[状语+移动动词]的表达法,以此表达英语中由方式动词所表达的具体方式信息。
我们的研究表明,引起英汉方式动词之间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方式”范畴在英汉语中词汇化的方式不同:具体的“方式”信息在英语中主要词汇化为动词,而在汉语中主要词汇化为副词。
第二,英汉表达范畴的习惯不同:英语倾向于使用不表达出具体范畴所属的上一范畴的隐含式表达法,即综合型表达法,而汉语倾向于使用表达出具体范畴所属的上一范畴的明晰式表达法,即分析型表达法。我们认为,英汉语表达具体行为动作范畴的不同习惯反映了英汉民族对具体行为动作概念化的差异:英语民族倾向于把具体行为动作概念化为一个整体,而汉语民族倾向于把具体行为动作概念化为两个部分,即“基本行为动作”和“具体的方式”。
第三,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汉语对“移动方式”的概念化没有英语详细和丰富。结合对英汉“背负”类和烹饪类动词的对比,我们提出:“方式”的概念化也是受文化所影响的。
我们还讨论了英汉语路径动词的不同特征。
大多数英语路径动词并非英语原词,而是来自于罗马语,而且较少被用于移动事件的描述中。但是,英语有许多表达路径的介词或副词,更多地被用于移动事件的描述中。
与英语路径动词不同,大多数汉语路径动词不仅可以在移动事件的描述中独立地作谓语,而且还可以用在方式动词后作为方式动词的附加语(satellite),相当于英语小品词或介词的功能。我们对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表明,汉语中用在方式动词后的路径动词已经语法化为附加语,而不再是完全的动词。汉语路径动词语法化的关键阶段是对连动结构的重新分析,其中第二个动词被分析为第一个动词的补语。
英汉路径动词的不同特征表明,“路径”概念在英语中主要词汇化为介词或副词,而在汉语中可词汇化为动词和介词两种形式。受Langacker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启发,我们认为,“路径”概念两种不同的词汇化方式反映了对“路径”两种不同的概念化方式。在对“路径”的概念化过程中,使用“顺序扫描”方式时,“路径”被概念化为一个过程,因而在语言表达中词汇化为动词。使用“总体扫描”方式对“路径”进行概念化时,“路径”被概念化为一个静止场面,因而在语言表达中词汇化为介词。因此,我们认为,在对“路径”的概念化过程中,英语民族倾向于使用“总体扫描”方式,而汉语民族使用“总体扫描”和“顺序扫描”两种方式。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民族对“路径”的概念化方式正在经历一种转变,即由主要使用“顺序扫描”方式转变为主要使用“总体扫描”方式,因为在现代汉语中“路径”概念越来越倾向于由趋向补语和介词来表达。
3.我们确定了汉语移动动词的词汇化模式类型,并对Talmy移动动词类型学理论中有关汉语的部分观点作出了适当的修正。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移动动词的使用上,汉语既呈现出方式语言的特征,也呈现出路径语言的特征,最为重要的是,汉语中路径动词独立做谓语来表达移动事件是一种非常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根据我们对英汉移动动词词汇化模式的对比研究,我们作出如下结论:汉语移动动词并非如Talmy所分类的属于典型的方式词汇化模式类型,而是并行的词汇化模式,即[移动+方式]和[移动+路径]并行。
我们还对Talmy关于“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似乎已经经历了由路径词汇化模式到方式词汇化模式的类型转变”的观点作出了适当的修正。我们的研究证实了古代汉语主要表现为路径词汇化模式类型,但是现代汉语移动动词表现的是[移动+方式]和[移动+路径]并行的词汇化模式,这说明汉语还没有转变成方式词汇化模式类型。因此,我们对Talmy的上述观点作出了适当的修正,并提出:“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汉语经历了由路径词汇化模式到方式和路径并行的词汇化模式的类型转变”。同时,我们还分析了引起汉语移动动词类型转变的机制。在外因(汉语与英语日趋频繁的接触)和内因(汉语路径动词的语法化)的相互作用下,汉语产生了一系列发展变化:方式动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路径动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方式副词和方式动词的数量有所增长。正是这一系列发展变化逐渐促成了汉语由路径词汇化模式到方式和路径并行的词汇化模式的类型转变。
总之,汉语移动动词并非同英语一样属于典型的方式词汇化模式类型,而表现为方式和路径并行的词汇化模式。但是,随着汉语和英语日趋频繁的接触,受英语影响,汉语对“方式”概念也越来越关注。这一外因和内因(汉语路径动词的语法化)相互作用正在逐步推动汉语向方式词汇化模式的类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