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体存在公正和关爱两种道德取向,这两种道德取向分别与男女性别有关,且表现于个体的整个一生,表现于各种道德情境中。在关爱教育日益重视的今天,对关爱的研究越显重要,但当前实际,对关爱的研究相对甚少。“关爱”,是指同情、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和其他群体。价值观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捐献是关爱行为的一种表现。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关爱价值观特征和影响因素,第二部分研究影响大学生捐献的因素。 第一部分,研究者对205名15岁至24岁的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然后在其基础上编制正式调查问卷,受调查者为13岁至28岁的学生,共619名,调查他们的关爱价值观特征与影响关爱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因素分析后,关爱价值观特征可以分成七大因素:道德品质,关爱特征,交往特征,外在性格,内在气质,尊重特征,社会责任。研究者比较了七大因素在年级与专业上的差异:(1)在年级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初中与高中技、大学低年级、大学高年级之间的差异;(2)在专业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工科与文科、理科、艺术之间的差异。在七个因素上也进行了性别与城乡之间的差异比较。影响他们关爱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在许多方面有差异,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经济条件、个人自身发展等不同所致。 第二部分,研究者使用2(榜样捐献数目)×2(捐献目的)因素设计的情境实验研究影响大学生捐献的因素,受调查者为17岁至22岁的大学生,共70名,并使用问卷调查研究他们在捐献模拟情境故事中的认知评价。研究发现:榜样捐献数目与捐献目的对大学生的捐献结果有显著影响,榜样捐献多组学生的捐献数目比捐献少组的要多,捐献目的明确组学生的捐献数目比捐献目的不明确组的要多。但是在对模拟情境实验与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时,研究发现:在捐献物的价值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或重视时,大学生的捐献行为可能呈现为一种随意行动,很少甚至完全不受其他外在因素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