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此期间,我国铁路、公路以及民航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个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正在不断延伸。“要想富,先修路”,顾名思义,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助燃剂”,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反之,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增长也毋庸置疑地会“反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具备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受地理位置和生产要素的影响,地理空间上普遍地会出现不断集聚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地区经济发展仍未从集聚走向平衡。为了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我国采取的一大措施就是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使资源借助交通运输载体进行优化分配,达到经济均衡发展的目的。为了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创造性地引入新经济地理理论,选取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  本文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31个省份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如何?2.省份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状况如何?3.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影响省份的经济增长?4.其他控制变量对省份的经济增长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31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关系,考察期的6年里衡量空间相关性的莫兰指数值均在0.3以上,且通过显著性检验。2.东部沿海地区显示出人均GDP高值集聚,西北部地区显示人均GDP出低值集聚。3.本文面板数据适用于空间误差模型;不考虑空间效应会高估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的直接弹性;铁路密度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公路密度对经济增长有极为微弱的负向作用;某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对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间接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的空间加权变量都显著地促进人均GDP的增长,并且铁路密度空间加权变量的产出弹性大于公路密度空间加权变量的产出弹性。4.除交通基础设施变量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交通运输财政支出占比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均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学位
山西省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导致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过度依赖重工业和煤炭资源的山西省在经济转型中承压较大。山西政府也意识到山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取代美国、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碳排放成为了学术界、理论界普遍关注和探讨的话题,人们也愈发认识到碳排放对于生活的影响。一方面,2012年以来,在
作为一个全球经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中国产品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市场中。可是国际消费者并不太欢迎中国产品,“低价少质”是中国制造产品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