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目的 以耐药的人口腔鳞状上皮癌细胞(KBv200)为靶细胞,以乌头碱为实验药物,通过体外细胞孵育观察细胞毒作用,并以流式细胞术、免疫组化法检测KBv200细胞的P170蛋白表达及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究乌头碱抗肿瘤耐药机理。 2 方法 采用MTT法分别测定长春新碱(VCR)、乌头碱对KBv200细胞毒作用,计算相应的IC50;并观察对KBv200的抑制率<30%乌头碱浓度,与VCR伍用时对KBv200细胞毒效应,并依据VCR 与 VCR+乌头碱的 IC50计算增敏指数。在确定乌头碱具有逆转 KBv200 效应后,分别以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浓度乌头碱干预后 KBv200 细胞膜 Pgp 表达。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乌头碱干预后的基因谱表达。 3 结果 通过实验研究,取得的阳性结果如下:①体外细胞培养条件下,MTT 法结果显示 6.25μg/ml、12.5μg/ml浓度的乌头碱与VCR伍用后的IC50分别为0.9185ug/ml、0.2715 ug/ml,其逆转倍数分别为 2.64 倍与 8.9 倍。②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KBv200 的阳性细胞率为43.1%;加入 6.25μg/ml、12.5μg/ml 乌头碱培养 16 小时后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21.2%、9.11%。③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细胞棕色颗粒主要分布在胞膜和浆上,其中对照组阳性细胞率为96%;6.25μg/ml、12.5μg/ml乌头碱干预后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3%、30%。④基因芯片荧光信号扫描结果显示,整张芯片 5504 个基因克隆,其中,用药前高表达的基因208 个,占克隆总数的3.8%;用药前后表达无差异的基因5100个,占92.6%;用药后高表达的基因 196 个,占 3.6%。经综合分析可以看出乌头碱作用靶点主要限定在CDKs 及其相关基因、c-myc、p53、bcl-2 及其相关基因,并通过影响 MAPK 信号转导系统而最终降低MDR-1 的表达引起细胞耐药的发生。 4 结论 乌头碱具有逆转 KBv200 细胞多药耐药的效应。耐药机制与乌头碱能够降低 Pgp 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影响MAPK信号转导等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