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外交思想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m987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13世纪东亚政治格局存在着剧烈动荡与变化,格局的“主角”此消彼长,10-11世纪的大国是辽、北宋,12世纪初随着辽、北宋国力相继消弱,金成了主导东亚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力量,随着金的力量从顶峰迅速衰落,至12世纪下半期东亚格局中形成了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1234年金亡后,蒙古(元)又成了主宰这一区域的“主角”,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动决定着两宋的外交。以东亚政治格局的变化与重大事件发生为主要依据,宋代外交思想基本可以分成以下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宋太祖、太宗时期(960年-997年),宋代外交思想初步形成;第二个时期:真宗即位至宣和二年(997年—1120年)宋金订立“海上之盟”。“澶渊之盟”后,宋的外交思想主线是以宋、辽关系为基轴,大国和平相处的思想。1038年西夏建国,开始侵扰宋边境,成为困扰宋外交的一个重要问题,宋对西夏的外交思想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宋对西夏积极防御,以夷制夷,保证宋边境安定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有着主动进攻,包制西夏的思想。第三个时期:从“海上之盟”至绍兴和议(1120年—1141年),宋金联合攻辽,宋辽和平关系崩溃。金对宋入侵,宋廷投降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第四个时期:从绍兴和议至端平元年金亡(1141年—1234年)。宋金对峙,宋投降主义思想与现实主义的抵抗思想在冲突中发展。第五个时期:从端平二年蒙古军入侵宋至宋亡((1235年—1279年)。蒙古军队大举南下,宋军先是进行了英勇抵抗,后来一溃千里,投降主义思想逐渐又在宋廷中占主流。宋朝外交思想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主要特点,一是“守内虚外”,消极被动的特点;二是积极谋求和平的特点;三重视道德感化的特点;四是在强敌面前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特点。这些特点渗透于宋的外交思想中,长期指导着宋的外交政策,且影响深远。宋朝外交思想主要分为以下四个主要类型,一是以范仲淹、王安石、李纲、岳飞等为代表,坚决维护国家利益,积极防御、主动出击、英勇抵抗外来入侵的现实主义思想;二是以宋代听政皇后、司马光等为代表的因循守旧,闭关自守、崇尚中庸的保守主义思想;三是以宋徽宗、童贯等人为代表的脱离现实,不注重实际力量,盲目乐观,夸大儒家思想中道德力量的理想主义思想;四是以宋钦宗、秦桧、贾似道等为代表的背弃国家根本利益,软弱妥协,放弃抵抗的投降主义思想。宋代继承发展了前代的外交思想,和平是宋代外交思想的首要追求目标,以“王道”思想作为维护朝贡体系和平的主要手段,宋王朝成为东亚政治格局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因循守旧的保守主义、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使宋王朝在国内经济实力下降、国内矛盾尖锐、在军事力量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其外交思想最终堕落为逃跑乞和的投降主义。
其他文献
农村宅基地地籍测绘和权属调查对于农村土地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将从工作内容、工作流程、权属调查等多方面进行探讨,以为相关的宅基地工作做出一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利益,解除农民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
本文介绍了FLAC3D的基本原理及其求解过程.通过对某边坡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此边坡在锚杆支护前后水平位移等值线图、竖直位移等值线图及安全系数的变化,说明了FLAC3D模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入美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教学情境,调动思维,激发自身潜在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在运用美育教学时可以探究更多教学方法,促进思
目的:探讨中医外感风寒、寒湿证致病因素与发病的量的关系,以及各病因因素之间的多维相关关系。方法:根据中医外感病发生发展的理论,结合物元的可拓性、气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理
目的:探讨激素药物联合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价值。方法:收治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化痰、平喘、解痉、止咳、抗炎等基础治疗
水路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路运输事业得到了长足进展。但是,水路运输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船
<正> 经历了20多年发展历史的广东花卉业,在种植面积、产值、出口创汇以及新品种的创新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进入21世纪后,广东花卉业面临的不只是日趋激烈的国内市场竞
我国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影响到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文中通过对TLC公司经营模式现状及业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
<正>一、挖料座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西羊平村的黄山,有盛产白石的千年采石坑(图1-6)。相传张良之师黄石公曾在山中修炼,传授当地村民采石雕刻。为纪念黄石公,叫此山为黄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