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磨牙显微CT三维重建图像的观测,寻找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峡部形态规律,提出新的根管峡部三维分型,测量并分析各型峡部特点;设计并构建各型峡部研究模型;探索不同峡部类型对于根管冲洗的影响。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磨牙根管峡部的三维形态分型和测量分析材料和方法1.应用显微CT对248颗恒磨牙进行扫描和三维图像重建,通过对峡部三维重建图像的观察,寻找根管峡部特征,进行三维分型;2.记录牙位、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走形;记录峡部分型,峡部所在牙位、牙根名,牙根内峡部的位置和数目;3.测量峡部根管横截面最长径和最短径(dmax&dmin),峡部根管最长径截面位置(Dm-a),峡部长度(Li)和峡部根方终止位置(De-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果1.以峡部边界的位置和数目将根管峡部的三维形态分为四型:冠方边界型(Ⅰ型),根方边界型(Ⅱ型),双边界型(Ⅲ型)和无边界型(Ⅳ型);2.248颗离体牙中,共有187颗(75.4%)具有根管峡部结构;255个非单根管牙根中,216个(84.7%)发现有峡部存在;3.上颌磨牙中,95.8%的峡部出现在近中颊根;上颌第一磨牙中,Ⅲ型峡部最多见(38.2%);上颌第二磨牙中,50%为Ⅱ型峡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根,Ⅰ型峡部最多见(37.3%),远中根则以Ⅳ型为主(53.8%);下颌第二磨牙近中根内31.1%为Ⅱ型峡部,远中根内52.9%为Ⅳ型峡部;下颌磨牙的dmax和Li明显大于上颌磨牙,各牙位中dmin和De-a无统计学差异;4.1型峡部75.9%出现在根尖区或根中至根尖区域,均在根管有交汇或交汇后又分开的牙根内;Ⅱ型峡部57.1%出现在根冠1/3区域,87.0%存在于主根管由单个分离为多个的牙根内或根管交汇后又分开的牙根中;Ⅲ型峡部32.0%出现在根中部,26.0%出现在根尖区,44.0%存在于根管平行走形的牙根中;43.1%的Ⅳ型峡部从根管口延续到根尖孔,83.3%见于主根管交汇的牙根内。Ⅰ-Ⅲ型峡部的dmin的中位数分别为0.054 mm,0.069 mm和0.064 mm;Li的中位数在1.511 mm~2.144 mm范围内;而Ⅳ型峡部的dmin的中位数为0.134 mm,Li的中位数为6.217 mm。第二部分 根管峡部3D打印研究模型的构建材料和方法1.依照峡部分型特点,筛选显微CT数据,通过Mimics软件提取根管和峡部表面形态数据,然后描记主根管通道,用预备后根管直径数据加宽主根管通道,并获得主根管表面形态数据;在Geomagic软件中将两数据组合,封装,生成根管峡部数字模型;应用Objet30Pro三维树脂打印机完成模型打印;当出现模型峡部闭锁时,用Geomagic软件调整峡部窄径后重新打印;2.对数字模型和打印模型(显微CT扫描后数据)的峡部窄径进行复核测量,对两者三维图像进行3D偏差分析;3.配制水凝胶作为根管内容物,测量其凝胶时间;应用体式显微镜测量各模型的主根管弯曲度和观察峡部水凝胶充盈情况。结果1.依照上述峡部分型及测量值结果,应用显微CT数据构建并3D 打印出各型透明峡部模型;2.数字模型Ⅰ-Ⅳ型峡部窄径最小值分别为0.071 mm,0.049 mm,0.098 mm和0.115 mm;打印模型Ⅰ-Ⅳ型峡部窄径最小值分别为0.050mm,0.027mm,0.109mm和0.066 mm;Ⅰ-Ⅳ型数字模型和打印模型的平均偏差距离为(-0.006±0.045)mm,(-0.010± 0.033)mm,(0.003±0.026)mm 和(0.025±0.055)mm;3.水凝胶在26~28分钟完成溶胶-凝胶转变;溶胶状态的水凝胶注入打印模型可以获得满意的充盈效果。第三部分 各型峡部冲洗效果的研究材料和方法1.检测去离子水和2.5%次氯酸钠溶液对水凝胶的作用;2.将准备好的Ⅰ-Ⅳ型峡部模型分别分入六组:去离子水+侧方开口冲洗器组(G1),2.5%次氯酸钠溶液+侧方开口冲洗器组(G2),去离子水+被动超声冲洗(PUI)组(G3),2.5%次氯酸钠溶液+PUI组(G4),去离子水+光引发光声流(PIPS)组(G5)和2.5%次氯酸钠溶液+PIPS组(G6),每组6个样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记录,采集各型峡部在各实验组15个时间点的峡部区域水凝胶的像素值和水凝胶完全清除样本的所用的清除时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去离子水对水凝胶无溶解作用(20分钟内),2.5%次氯酸钠溶液中的水凝胶依体积和接触面的大小不同,完全分解的时间也不同;2.除G1中的Ⅰ型和Ⅲ型,G5中的Ⅲ型峡部水凝胶的清除效果不明显外,不同冲洗方法对各型峡部内的水凝胶均能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不同冲洗方法和不同峡部类型分别作为影响因素,可显著影响峡部水凝胶的清除效果,上述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峡部水凝胶的清除也有显著影响(Scheirer-Ray-Hare检验,P<0.001)。各型峡部经G4和G6冲洗步骤后,峡部水凝胶基本无剩余,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附带邦费罗尼调整的邓恩多重比较法,P=1);Ⅱ型和Ⅳ型峡部在不同冲洗方法作用下水凝胶的剩余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附带邦费罗尼调整的邓恩多重比较法,P=0.0552)。66个模型样本的峡部水凝胶被完全清除,平均所用时间为144.7±44.4 s。结论本研究以峡部边界的位置和数目为特征提出了根管峡部的三维分型,为根管峡部形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各型峡部在牙位、牙根位置、根管走形的分布各具特色,峡部二维测量值使得各型峡部形态特点更为明晰,不仅为临床医生预估峡部的存在与否提供了参考,也为实验室设计制作仿真峡部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以各型峡部显微CT扫描数据为基础,应用3D打印技术设计构建了可视的、均质的且在形态和测量值方面接近真实根管和峡部系统的模型;将各型峡部模型应用于不同方法的冲洗效果研究,显示不同冲洗方法和不同峡部类型均会影响峡部内容物的清除效果。根管峡部的边界位置和数目影响内容物的清除效果,为后续深入开展根管峡部研究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