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余体校在计划经济时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力量,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实力的提升,被誉为“世界冠军的摇篮”。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训练体制的弊端开始凸显,作为三级训练网最底层的业余体校逐渐褪去了往日的辉煌,生源匮乏导致业余体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进行我国业余训练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构建新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河南省县级业余体校的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的14所县级业余体校就生源状况、训练情况、竞赛情况、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情况等内容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计划经济时期,河南省县级业余体校在省、市体委的管理和指导下,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为河南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2.在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受训练体制、学训矛盾、以及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的影响,生源不足,生源质量欠佳;教练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较低;经费不足,训练条件差;河南省县级业余体校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3.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以业余体校为塔基,省市专业队为塔身,国家队为塔尖的运动员训练和培养体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教育改革、体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弊端日益突出,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体制是大势所趋。建议如下:1.改革业余训练体制,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逐步转移到普通中小学,以教育系统为主体,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后备人才培养和训练体制。2.优化教练员队伍,提高业余训练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发挥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完善业余训练的硬件设施。3.建立完善的后备人才输送激励制度和后备人才衔接制度,通过运动项目的对口与有机衔接,实行横向上与业余体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职业俱乐部相互合作,取长补短,纵向上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体系。4.建立健全学校竞赛体系,在中小学竞赛中,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划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不同的组别,开展校际之间、县区之间的联赛。5.校园广播、各个地市电台,网络媒体应加大对体育赛事的宣传与报道,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运动氛围,激发普通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