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指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从而引起月经量少甚至闭经、周期性下腹痛或妊娠异常等症状,又称为Asherman综合征。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分离粘连和术后预防形成新的粘连。分离粘连的首选方法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中度IUA的再粘连率约20%,重度IUA的再粘连率高达50%以上,因而,如何降低中重度IUA术后再粘连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是临床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屏障法和以雌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是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复粘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不同的防粘连效果,但是迄今为止,临床尚无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哪种方法疗效更好。国内外临床医生常采用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效果优于单一方法,但是仍达不到满意疗效。原因可能是这些方法都忽视了从改善内膜血供、提高内膜代谢方面促进子宫内膜的生长修复。如果内膜没有良好的血供,再好的药物也无法正常运抵内膜,其促内膜生长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具有增加子宫内膜血流量、提高细胞代谢率的作用;山莨菪碱(654-2)可以改善微循环,故本研究在以往综合辅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探讨两者在TCRA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及预防宫腔再粘连形成中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TCRA术的65例中重度IUA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3~45岁,平均年龄(33.51±5.48)岁,病程3个月~3年。 2.实验方法 65例患者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依据术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三组:对照组22例(重度12例,中度10例),GH组18例(重度10例,中度8例),GH+654-2组25例(重度14例,中度11例)。三组患者行TCRA术后均常规采用综合辅助治疗方法,即:宫腔放置Foley球囊5天,行宫腔镜二次探查后,宫腔放置Interceed防粘连膜和Foley球囊7天,并口服雌孕激素周期治疗3个月经周期。GH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连续10天皮下注射生长激素4u/d,下次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再次连续注射10天,共3个月经周期。GH+654-2组在GH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山莨菪碱10mg/d,共21天,下次月经周期第5天再按相同方法口服山莨菪碱,共3个月经周期。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复查宫腔镜检查,随访并记录宫腔再粘连情况、月经恢复情况及超声在术后第3个月经周期第10~15天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并且观察用药过程中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宫腔粘连情况、月经改善情况及月经周期同一时间的子宫内膜厚度。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每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子宫内膜厚度增加情况 对照组、GH组、GH+654-2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平均增加:1.17mm、2.00mm、2.17mm,比较每组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较术后三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对照组与GH组、对照组与GH+654-2组间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均<0.05),GH组与GH+65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月经改善情况 对照组、GH组、GH+654-2组的月经改善率分别为:68.2%(15/22)、88.9%(16/18)、96%(24/25),三组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对照组与GH组、对照组与GH+654-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H组与GH+65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宫腔形态恢复情况 对照组、GH组、GH+654-2组的宫腔再粘连率分别为:31.8%(7/22)、27.8%(5/18)、24%(6/25),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4.药物不良反应 皮下注射生长激素后,有4例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硬结,5例口服山莨菪碱后出现口干,这些症状对症处理后很快缓解,没有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1.生长激素、山莨菪碱联合以往的综合辅助治疗方法,能够增加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利于月经的恢复及降低再粘连率,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2.在目前以雌激素为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更多的药物辅助治疗更能促进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子宫内膜的生长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