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位获得研究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其中“地位获得机制”的探讨是地位获得研究的核心。本文首先认同以往得研究中所强调的“教育”是地位获得的重要机制。然而本文关心一个更加微观的问题:受到同等教育的人,谁能够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高等教育普及化和大众化使这一问题更加突显。因此本文将地位获得界定为:地位获得是社会个体在具有等级的社会经济地位中获得相对优越的社会位置的过程。确切地说本文是研究“相对优越地位获得”。
本文从“关系”的角度,研究人们相对优越地位获得的机制。但是没有从已有的地位获得研究的分析框架中做选择。而是采用本土视角,在经验调查的基础上,对人们现实的相对优越的地位获得过程中的“关系”的作用及其运作进行分析。通过经验调查和分析,本文发现“权力”是“关系”背后更重要的影响地位获得的结构性因素。文章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相对优越的地位获得过程中,“权力”和“关系”是重要的结构性因素,而“人情”、“面子”、“施与报”是“关系”与“权力”运作的微观机制。相对优越地位获得过程中“权力”的运作以及“关系”与“权力”的运作机制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地位获得研究的意义不仅在探讨社会个体的地位获得机制,而且可以从地位获得机制考查一个社会的结构和行动的特征。因此本文对地位获得过程中的“关系”与“权力”的研究,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取向上的一些重要特征。“权力”作为地位获得的重要结构性因素,以及权力在地位获得中的运作,让我们看到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本质特征:以权力位本位的等级结构。这种“权力等级结构”和社会生活中“差序格局”的“关系本位”相混合形成了中国社会特有的结构形态。权力等级地位及其再生产使社会结构呈现出封闭性和刚性的特征。但是“关系”及其运作又使社会结构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和活性,并进一步地维持住了原有的权力等级结构,使社会结构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在以“权力”等级结构和“关系本位”相结合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社会行为取向上比较容易产生恋权情结和权威取向。人们常常通过“关系”的途径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呈现出关系取向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本文认为正是“关系”在相对优越地位获得过程中的作用使“关系”在中国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根本所在。
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交代研究问题即相对优越地位获得,并针对问题对地位获得做了明确的界定。接着回顾了国内外地位获得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它们进行了梳理,整理出已有的分析框架。最后说明了本研究的定位,即从“关系”的角度研究人们的相对优越地位获得的机制,但是并不采用目前流行的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
第二章是说明本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本研究采用本土视角,即从本土社会的现实生活和经验中去了解和研究本土社会和其中的人的行动。经验研究的方法采用的是定性方法。这是根据研究问题聚焦在地位获得的“过程”所做的必然选择。经验调查的对象主要是P县的中学教师。文中交代了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对象的理由。收集资料是采用了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带着几个主要的问题跟被访者谈心,主要是倾听被访者讲述自己求职或流动进城的过程。从所收集资料的详实上看,访谈效果比较理想。
第三章描述个案进城的故事,用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呈现P县中学教师求职或流动进城的过程,并根据不同的进城途径分别讲述个案进城的故事。
第四章分析相对优越地位获得过程中“关系”和“权力”的作用。在个案进城的故事中,都很直观地展示了“关系”在相对优越地位获得中的作用,但是,本文发现“权力”是“关系”背后更为重要地结构性因素。这一章的重点是讨论权力的涵义和分析“权力”在地位获得过程中的运作特征。
第五章提出和分析了在相对优越的地位获得过程中,“人情”、“面子”、“施与报”是“关系”与“权力”运作的微观机制。
最后是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