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为北祁连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省最为典型且最为重要的一个矿田。该矿田包括5个工业矿床,分别为折腰山大型Cu-Zn矿床、火焰山中型Cu-Zn矿床、铜厂沟小型Zn-Pb-Cu型矿床、小铁山大型Pb-Zn-Cu型矿床及四个圈Pb-Zn-Cu型矿床。本文以折腰山矿床和小铁山矿床为重点解剖对象,深入开展了成矿地质作用、成矿结构面、流体矿物特征标志研究,梳理和总结了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的成矿过程,构建了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折腰山矿床和小铁山矿床产于石英角斑质凝灰岩中,受火山机构的控制。矿体上盘主要呈NEE向层状、透镜状产出,下盘主要呈脉状、网脉状产出。近矿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重晶石化为主。对白银厂矿田火山岩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火山岩成岩时间约为468-472Ma,在奥陶纪陆缘岛弧环境下形成的;其源区为地幔楔,但受到了俯冲板片(包括洋底沉积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的混染。且推断该矿田内的三个旋回的火山岩是相同构造环境下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通过对火山机构与矿体的时空关系研究,明确了火山机构对矿体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确定了成矿时间为酸性火山岩喷发晚期的宁静期。对含铁硅质岩、重晶石、绿泥石等流体标型矿物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从成矿前期到成矿阶段过程中,存在着典型的地球化学障,即重晶石+含铁硅质岩(酸性、氧化)→石英+绢云母+绿泥石(中酸性、偏还原)→碳酸盐类(碱性、氧化)。硫、铅同位素及单矿物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为该区的火山岩建造-细碧角斑岩系;氦、氩、氢、氧同位素及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火山作用带来的岩浆热液与海水的混合流体。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为中高温、中低盐度、富Cl-和SO42-、贫F-的H2O-NaCl-CO2-CH4体系的流体,处于相对氧化及酸性环境下,在成矿过程中为中低温中等盐度的富S2-的H2O-NaCl-CO2-CH4体系的流体,处于相对还原及中性环境下。在以上基础上,确定了成矿地质体,明确了成矿结构面,探讨了流体标型矿物、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来源,系统阐述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并构建了“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