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不同病情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血清NPY水平的相关性;2.观察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的影响。方法:1.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本研究以973课题“肝硬化从肝论治的作用机制及证治规律研究”之临床调查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候与微观指标相关性”方案收集的801例患者为依托,观察血清学指标NPY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1)运用课题组统一制定、印制的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进行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信息,采集血液NPY标本并统一检测;(2)依据课题组形成的专家共识《肝炎肝硬化常见证候要素辨识标准》,判定患者的病性类证候要素;(3)采用课题统一数据录入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完成双人、双机独立录入,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观察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病情程度的中医证候分布;(5)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病情程度与血清NPY水平相关性。2.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NPY水平的影响:本研究以973课题“肝硬化从肝论治的作用机制及证治规律研究”之临床干预研究“中医药干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收集的144例患者经六个月的治疗方案为依托,观察血清学指标NPY的变化。(1)运用课题组统一制定、印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在三家研究中心纳入144例符合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诊断标准和常见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的患者,将所有纳入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以治疗原则“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滋阴养血柔肝”、模拟剂的配方颗粒给予干预,每次1袋,每日2次,分别于早、晚饭后开水调服;(2)观察时点为基线、六个月,分别检测血清NPY水平;(3)本研究采用由973项目组(项目编号:2011CB505100)统一管理,建立数据库平台——《中医证候与肝藏象研究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数据录入采用双人双机背靠背录入,并通过二次录入予以核对,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4)分析干预前后三组血清NPY水平变化,比较三组干预后的血清NPY水平和干预前后血清NPY水平变化率。结果:1.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NPY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本研究收集的801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测得NPY值者为714例。Child-pugh分级中,A级278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48.00±14)岁;B级286例,其中男性210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53.00±13)岁;C级150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49.00±14)岁。B级的平均年龄高于A级及C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级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代偿期272例,其中男性188例,女性320例,平均年龄(48.73±9.28)岁;失代偿期442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50.18±9.35)岁。失代偿期的平均年龄高于代偿期,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期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期565例,其中男性403例,女性162例,平均年龄(51.00±14)岁;静止期149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48.00±14)岁。两期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期的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不同病情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NPY水平的比较:child-pughA级患者的NPY水平显著高于B、C级(P<0.05),失代偿期患者的NPY水平显著低于代偿期(P<0.05),活动期与静止期患者的NP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分布:七种病性要素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分布频率,除阴虚与气滞判定组外,其余诸病性要素分布频率均为Child-pughB级显著高于A、C两级;除阴虚、气滞、湿热判定组外,其余诸病性要素分布频率均为失代偿期显著高于代偿期;除湿热与气滞判定组外,其余诸病性要素分布频率均为活动期显著高于静止期;(3)病性类证候要素判定组与非判定组之间NPY水平比较:NPY水平除气虚外,其余均为判定组低于非判定组,NPY水平在阴虚、湿热、气虚、阳虚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男性中,NPY水平除血瘀与气虚外,其余均为判定组低于非判定组,NPY水平在阴虚、湿热、气虚、阳虚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女性中,NPY水平除血瘀、气虚、水停外,其余均为判定组低于非判定组,NPY水平在阴虚、气滞、阳虚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比较中有统计学差异。(4)不同病情程度下病性类证候要素判定组与非判定组的NPY水平比较:Child-pughA级中判定为阴虚证、气滞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Child-pugh B级中判定为阴虚证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气虚证则相反;Child-pugh C级中判定为气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代偿期中判定为阴虚证、气滞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失代偿期中判定为阴虚、气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诸病性要素,血瘀证相反;活动期中判定为阴虚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余诸病性要素,气虚证则相反;静止期中判定为阴虚证、气滞证、阳虚证患者的血清NPY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诸病性要素。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NPY水平的影响:本研究收集的144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测得NPY值者为127例。A组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9.70±7.07)岁,平均病程(3.00±5.00),平均NPY水平(249.53±11.81);B组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8.77±9.91)岁,平均病程(2.00±5.00),平均NPY水平(268.51±10.58);C组44例,男性35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7.02±8.43)岁,平均病程(3.00±4.00),平均NPY水平(245.23±10.07)。三组间平均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NP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组内血清NPY水平比较:总体、女性、40~49分析三组六个月时血清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0.05);男性中B组、C组六个月时血清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0.05);30~39岁中B组六个月时血清NPY水平均显著高于基线(P<0.05)(2)组间血清NPY水平比较:干预后总体、男女分层、40~49岁、50~59岁分析三组之间血清NPY水平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30~39岁之间,干预后B组血清NPY均值显著高于A组(P<0.05)(3)各组血清NPY变化率:各组干预前后的血清NPY变化率均为正向,总体、女性的血清NPY变化率三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依次为B组>A组>C组;男性的血清NPY变化率三组间无统计差异(P>0.05),依次为B组>C组>A组结论:1.血清NPY水平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1)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程度的增加,患者血清NPY水平呈降低趋势;(2)不同证候要素的患者血清NPY水平存在一定差异,阳虚证与气虚证的患者血清NPY水平显著低于其他证候患者。患者血清NPY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程度,并且与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有一定相关性。2.中医药干预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血清NPY水平的影响(1)本次临床干预显示,三组的配方颗粒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血清NPY水平,三组之间无差异;(2)以年龄及性别分层,30~39岁之间女性患者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软坚通络”基础上增加“滋阴养血柔肝”指导下的配方颗粒对血清NPY水平改善程度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