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鸿是中唐著名的传奇作家,一篇《长恨歌传》为他赢来身后名。清赵执信有诗云:“倾国争夸天宝时,才人例解说相思。三生影响陈鸿传,一种风情白傅诗。”①可知陈鸿《长恨歌传》影响之大。但是后人对其研究的热情并不高,特别是与白居易《长恨歌》研究的热度相比,《长恨歌传》相对冷清,而且目前学界多集中于其版本、主题、与《长恨歌》的关系以及比较研究等方面,可以说文本挖掘的空间尚大。本论文分别以“创作缘起”、“‘恨’的解读”、“女性观”为研究专题试图对《长恨歌传》进行深入分析。第一章主要讨论《长恨歌传》的创作缘起。通过联系作者的经历和相关创作,进一步结合创作环境,认为《长恨歌传》的创作是陈鸿“史官意识”的体现,又是对安史乱后“反思”思潮的响应和推动,并且表达了对大唐“中兴”的殷切希望。第二章主要阐释何为“长恨”。首先利用语言、文字学当中基本的词汇释义之法将“恨”之义一一罗列,可知古典诗文中出现的“恨”字大致不出这个范围。其次在大的文学范围中考察“恨”的意义,采用了图表法和归纳法,从与《长恨歌传》文体、文意联系最紧密的传奇、元白诗歌出发来考察“恨”之多解。再次结合文本、史实和心理分析,从玄宗之“恨”、杨妃之“恨”、作者陈鸿之“恨”这三个方面来讨论《长恨歌传》之“恨”。第三章主要讨论“女性观”的问题。“色”和“德”是女性审美的基本角度,首先通过对唐传奇多部以女性为主的传奇作品作简要梳理,并且摘要有关“色”、“德”的描述,进一步总结出唐人女性审美的要求。其次细究《长恨歌传》对杨妃“色”与“德”的评价。《长恨歌传》作为唐传奇名篇,不仅特异于传奇小说,其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也具有承上启下的文学史地位,具体表现在“恨”意的抒发和唐人杨妃诗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