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临终关怀发展的回顾性研究和描述上海当前临终关怀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在我国当前临终关怀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建立由社会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志愿者为主要补充力量,以心理辅导等服务形式为临终病患及其相关者提供无偿心理干预救济的社会化服务模式,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建立这种服务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探索改进临终关怀制度的主要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焦点组访谈以及专家咨询法。问卷调查分为医疗机构调查问卷和个人调查问卷两种。个人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临终关怀基本认知问卷和临终关怀社会化途径可行性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回收532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11.5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上海市的临终关怀需求量大,临终关怀资源缺少,与现有提供服务的模式之间矛盾突出。[2]医院普遍未开展各种形式临终关怀心理干预服务。[3]医护人员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关注度低。[4]社会大众对临终关怀基本知识的认知度较好。[5]临终关怀服务有着广泛的群众志愿基础。[结论]开展临终关怀心理干预服务社会化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在我国当前临终关怀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开展以医疗机构为主要场所,以心理辅导为重要手段,以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服务主体补充力量的临终关怀心理干预服务,建立由社会工作者或心理辅导志愿者为骨干的驻院心理咨询师制度,以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形式为临终病患及其相关者提供无偿心理干预救济机制,应该可以作为在当前现实条件下,缓解院内心理干预服务资源紧张和配置缺失的现实路径,有望改善当前临终病患及其家属心理需求的现状,实现我国现阶段临终关怀在资金和人力资源上的短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