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13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且发病趋势日渐年轻化。随着宫颈细胞学筛查的普遍应用,使早期宫颈癌得以及时发现和治疗,目前,根治性子宫切除结合盆底淋巴结清扫是早期宫颈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其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90%,所以对治疗后生活质量有较高要求。但是,由于宫颈癌手术切除范围广泛,手术损伤大,尤其是术后尿潴留、排尿困难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如何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很多学者认为宫颈癌根治术后发生的泌尿系统并发症最主要的原因是术中损伤了盆腔神经,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即使保留盆腔神经也有部分患者出现泌尿系并发症,所以我们设想根治手术对盆底结构的改变是否也是导致泌尿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一,而且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由于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及多方位、多序列、多参数成像等优点,在宫颈癌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副反应的评估中具有独特优势,所以本研究以IA2-IIA期宫颈癌患者采用根治性子宫切除结合盆底淋巴结清扫后,运用MRI检测手术前后盆底解剖结构的变化,旨在通过手术前后数据对比,来进一步发现宫颈癌根治手术导致盆底解剖结构的改变对患者泌尿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静、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IA2-IIA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盆底解剖结构的改变,结合盆底功能调查问卷,探讨术前术后盆底特定解剖学异常是否与术后患者泌尿功能障碍有关,为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确诊为IA2-IIA期宫颈癌的患者30例,其中IA2期10例,IB1期6例,IB2期9例,IIA期5例,年龄≤60岁,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并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均进行静、动态核磁共振扫描和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盆底功能、特别是膀胱症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手术前后肛提肌指标、盆腔各器官脱垂情况、尿道长度和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指标。手术前后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手术前后数据对比运用t检验。结果通过对比宫颈癌ⅠA2-ⅡA期患者手术前后MRI扫描检查发现:1.手术前后尿道长度和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指标对比:手术后静态和动态尿道长度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后静态和动态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倾斜角均显著低于手术前,以上各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前后各肛提肌指标对比:手术后耻尾肌面积、髂尾肌面积和耻直肌面积的静态和动态测量值均显著低于手术前;手术后提肌半角、盆膈裂口横径、LH线和M线的静态和动态测量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3.手术前后盆腔各器官脱垂情况对比:手术后静态和动态期的膀胱颈下降值和肛直肠连接下降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前。结论IA2-IIA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3个月后,通过MRI成像检查发现,手术前后盆底解剖结构相比差异较大,宫颈癌根治术会导致患者盆底结构的改变,进而可能会引起患者泌尿功能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为进一步人性化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