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路以其经济、快捷、安全、环保的技术经济特征一直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区域铁路网衔接协调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源于铁路网规划和评价,是新时代下保证铁路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科学合理的铁路网不仅能适应区域各阶段的发展需求,引导城镇体系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还可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明确区域内铁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分工,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背景,结合理论与实际要求,提出从规划角度确定铁路网合理布局的方法,具体从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效益与发展以及二者的综合3个视角出发构建模型,提出解决方法。首先,从铁路网规划和评价入手,收集与分析相关文献,并将视角拓宽至轨道交通,试图对本文研究的内容和主题作出界定。其次,对现阶段交通运输领域衔接协调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间接完成对“衔接协调及相关问题”的解读;结合系统思想、协调思想及可持续发展观,对区域铁路网衔接协调的涵义、目标作出详细阐释,在总结相关文献和既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其中的关键要素,得出应在规划阶段贯彻衔接协调思想的结论,通过铁路网规划统筹考虑铁路网规模、布局及其与区域发展的衔接协调等相关内容。然后,借鉴和引用熊巧博士的多目标交通网络布局模型,从网络拓扑结构出发,综合考虑网络的连通可靠以及节点间的连接需求差异,选取适宜指标完成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铁路网规划模型构建,设计算法和程序解决问题后,进一步考虑网络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虑铁路建设的成本、铁路建设资金的分配、铁路建成后对旅客时间成本的节省以及对区域各城市的提升作用,选取并自行设计了适宜指标构建基于效益与发展的铁路网规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单一视角下的模型虽然在单一目标上表现优异,却无法兼顾其他视角的性能,单视角下模型的综合效益有待提高。进而提出一种多视角下的铁路网综合规划模型,利用前期实验得到的结果组成基础样本池,由两个单视角模型的指标集合组成多视角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最终路网模型,并从各角度对多视角模型设计与结果进行了详细的评价,结合实例进行空间适应性分析,说明多视角铁路网综合规划模型的优异性和实用价值。最后,对论文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