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用咽动态透视录像造影检查(the videofluroscopic study of swallowing,VFSS)观察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的咽期吞咽功能情况,以及探讨食物粘稠度对PD患者咽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PD的住院患者66例,在同一天行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1.洼田饮水试验:在VFSS之前,嘱咐受检者一次性吞下30ml的温水,观察有无呛咳反应,发生呛咳者为误吸阳性,纳入误吸组;没有发生呛咳者则纳入非误吸组。2.VFSS:嘱咐受检者分别口服20ml液体(碘海醇)、混有对比剂的稀稠物(牛奶)和浓稠物(酸奶),嘱患者尽可能一次全部咽下对比剂或食团,并通过造影机将其吞咽过程记录并保存下来。参照VFSS结果,把吞咽咽期存在吞咽障碍者归为吞咽障碍组,反之为非吞咽障碍组。吞咽障碍组又按对比剂进入声门下方分为误吸组,对比剂未进入声门下方分为非误吸组。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如若发生严重误吸者,即刻终止检查。另从因体检和消化系统疾病来我院放射科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的1763例受检者中选出66例性别比例相同的、年龄相同或相差1-2岁的病史中无可能影响吞咽功能的相关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在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的过程中采集、记录并保存其咽期VFSS图像资料。运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吞咽障碍组与非吞咽障碍组、误吸组与未误吸组之间的年龄、病程和性别;对照组与PD病例组吞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以及洼田饮水试验与VFSS对PD误吸的检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除误吸外的咽期吞咽障碍表现形式与误吸的关系,以及食物粘稠度对PD吞咽功能的影响;用LOGISTIC回归分析引起PD误吸的危险因素。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双侧检验,α=0.05,P<0.05则可以判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与PD病例组的咽期吞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6%(5/66)、65.1%(43/66),P<0.05,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PD患者的VFSS结果显示,会厌谿滞留33例、梨状窝滞留19例、喉上抬异常23例、环咽肌开放功能异常2例、咽通过时间延长4例、重复吞咽29例、误吸23例。3.VFSS和洼田饮水试验对PD误吸的检出率分别是100%(23/23)、34.8%(8/23),P<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会厌谿滞留、环咽肌功能异常、咽通过时间延长和重复吞咽与PD误吸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均为P>0.05,尚不能认为关联程度存在。梨状窝滞留、喉上抬异常与PD误吸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78、0.733,在置信度为0.05的水平,呈显著相关,且喉上抬异常与误吸之间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95%的置信区间内有统计学意义,OR值=57.917。5.吞咽障碍组与非吞咽障碍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误吸组与非误吸组在年龄、性别及病程方面,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碘海醇、牛奶、酸奶三种粘稠度的食物与PD咽期吞咽障碍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P<0.05,相关系数逐渐增加,分别为0.552、0.588、0.665;与PD误吸之间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为P<0.05,相关系数逐渐减小,分别为0.740、0.297、0.267。结论:1.PD患者吞咽咽期可存在吞咽障碍。2.PD患者咽期吞咽障碍可有多种异常表现形式,包括有会厌谿滞留、梨状窝滞留、喉上抬异常、环咽肌开放异常、咽通过时间延长、重复吞咽和误吸,其中以会厌谿滞留、喉上抬异常、重复吞咽、误吸发生率较高。3.PD患者存在隐匿性误吸。4.梨状窝滞留、喉上抬异常与PD患者误吸的发生显著相关,且喉上抬异常是PD患者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5.年龄、性别及病程与PD患者的咽期吞咽障碍及误吸的发生无关联,即PD患者在任何年龄、任意病程、不分性别均有可能发生咽期吞咽障碍,甚至是误吸及隐匿性误吸。6.食物粘稠度对PD患者咽期吞咽功能有影响,随着食物粘稠度的增加,PD误吸发生的风险逐渐降低,而PD咽期吞咽障碍发生的风险增加,主要以会厌谿及梨状窝滞留、重复吞咽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