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tkow和PHS两种术式在成人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遵义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ufhuh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分析Rutkow和PHS两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不同类型腹股沟疝病人的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等,探讨Rutkow和PHS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2007年12月我科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002年3月~2004年3月进行PHS手术病人共70例,作为PHS组;2004年4月-2007年12月的行Rutkow手术的病人102例,作为Rutkow组。3.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和术后复发、术后切口疼痛、异物感、切口排异反应、血清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指标并进行比较。4.通过住院期间的检查、门诊随诊、电话、问卷及信件调查方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72个月,随访率Rutkow组92.6%,PHS组为95.7%。5.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进行两组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手术顺利,在性别、年龄、腹股沟疝类型,腹股沟分型、术前合并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2.Rutkow组的手术时间为50.2±7.8分,术中出血量为10±2.2ml,而PHS组分别为75.0±7.9分和40±3.5ml,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在并发症方面Rutkow组术后发生复发5例,PHS组复发1例,两组总复发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在Ⅲ、Ⅳ型疝中比较,Rutkow组复发5例(9.09%),PHS组为1例(2.70%),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PHS组复发率较Rutkow组明显较低。4.Rutkow组发生伤口疼痛15例(轻微13例,中度1例,重度1例),PHS组伤口疼痛9例(轻微8例,中度1例),两组疼痛程度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伤口异物感方面,Rutkow组9例(8.82%),PHS组1例(1.43%),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均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其手术适应症较传统疝修补手术广。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的优点,但相对来说在Ⅲ、Ⅳ型疝中复发率较高,异物感发生率亦高:而普理灵疝装置更适合于疝环缺损大、腹股沟管后壁薄弱的Ⅲ、Ⅳ型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有较低的复发率和较少的异物感。围手术期积极治疗合并病、手术中严格规范操作、防治切口感染是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原(pro-ADM)、降钙素原(PCT)、D-二聚体水平对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
目的:前脂肪细胞能定向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而纤维蛋白凝胶与多种细胞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实验证明:前脂肪细胞可在纤维蛋白凝胶中有效黏附、增殖并诱导分化为成熟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利用二维的影像学资料,导入三维重建软件中进行分析和处理,在计算机上构建其可视化的人体图形,并用于指导临床.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其解剖结构非常复
目的:对比分析肾移植术中三种不同的补液方式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转归的影响,以期为寻找更好的肾移植容量治疗策略提供有意义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沈阳军区总医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数字化时代。近年来量子计算机在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革新,进入量子时代未来可期。目前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密码技术和方案
<正>一目的在科技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潮流中,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
会议
意大利电影《红色小提琴》是由导演费朗索·吉拉德执导拍摄的一部独特影视作品,电影围绕着一把有着三个世纪历史的小提琴展开叙事,在不同的环境中上演了一幕幕和小提琴有关的
消防执法作为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消防执法的正外部性源自于有限理性、公共物品属性、政府俘获以及制度的非科学性与欠完善性等基本因素,具有广泛而多样化的
进入大都市圈快速发展阶段后,中国大城市交通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和时间紧约束。轨道交通由此成为大都市圈时空组织的战略选择,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多层次中低运量公共交通为
①目的 探讨胚胎期暴露手机辐射对仔鼠淋巴细胞的影响。②方法 雌雄小鼠同笼饲养,妊娠后将孕鼠随机分为3组:手机对照组,时分多址辐射组和码分多址辐射组。酶免疫技术测定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