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宾格假设以关系语法为基础,将传统语法意义上的不及物动词进一步分为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虽然两者都只有一个论元,且其唯一的论元通常都出现在动词的前面位置充当句子的表层结构主语,但两类动词的深层结构及论元的深层逻辑语义关系并不相同,非宾格动词的终极主语为其起始直接宾语,即表层结构中的主语是深层结构中的逻辑宾语,而非作格动词的终极主语是其起始主语,即表层结构中的主语也就是深层结构中的主语。非宾格动词主要出现在存现句中。此外,被动句由于只能有一个论元,也可归为非宾格动词。本文主要探讨英汉语中存现句中非宾格动词的赋格问题,特别是汉语中保留宾语的句法本质问题。本文首先结合相关语言事实,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特别是在最简方案平台上分析了与非宾格假设的相关理论假设和句法操作技术,包括转换生成语法的哲学承诺、论旨理论、格理论、论元结构、合并和特征核查等。本文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存现句和非宾格假设。英语存现句的基本形式为there be和方所倒装结构,而汉语中的存现句主要有方所倒装结构,以及部分由系动词“是”表现存在的结构。存现句的定指效应实际是对语言不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的一个结论,存现句的事件结构与非宾格假设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句法操作和赋格问题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释。本章还详细讨论了非宾格动词的句法性质,提出了综合诊断语言中的非宾格动词。第三章讨论汉语非宾格动词中的保留宾语问题。在充分观察保留宾语的基础上,我们详细分析了现有分析模式的优势和缺陷。我们接受了移位假说,并认为在移位之前的两个[DP]构成一个小句结构。其赋格在移位之前已经完成,而移位的原因是结构稳定性和拼读。由于两个[DP]在同一句法层次,导致结构不稳定;且两个同一层次的[DP]违反了识别原则,从而不能在PF层面实行拼读。我们的分析模式比以前各模式更有解释力和概括力,并有力地解释了担当小句主语的[DP]不能移位。